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兆申院士:人工智能技术提效结直肠癌筛查

2018年07月08日 2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李兆申院士:人工智能技术提效结直肠癌筛查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李兆申接受媒体采访。 刘贤 摄

  中新网重庆7月8日电 (记者 刘贤)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学术大会8日在重庆举行。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李兆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新研究出炉的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可辅助医生提升筛查准确度、缩短筛查时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方式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作为该领域专家,李兆申曾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要尽快实施消化道早筛计划”。 日本、韩国的早期消化道肿瘤诊断比例远远高于中国。

  造成悬殊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李兆申回答中新网记者提问时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民众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但相对一些发达国家80多岁的平均寿命还有差距。影响寿命的第一杀手是癌症,其中消化道肿瘤占相当大的比例。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八成以上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六成病人确诊后活不过5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老百姓防癌意识不强,生活不规律、抽烟、喝酒、高盐饮食、蔬菜吃得少。二是没有充足和高技术的医疗资源。日本、韩国40岁以上男性、45岁以上女性等人群都要定期做胃镜。中国人多、医生少,没有那么多医疗资源满足所有高危人群的筛查。三是缺乏配套措施和政策。如,有的国家规定到了45岁必须做一次胃镜,医保支付一定费用;超过时限就全部自费。

  基于上述原因,李兆申认为,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率的筛查技术十分必要,这也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仅缩短筛查时间,还能帮助医生提高筛查率。他举例,用肠镜查结肠癌,实际是查结肠息肉。及时切除结肠息肉就能有效预防结肠癌。而肠子中有很多像小房间的空间,叫结肠带。医生筛查时要求每个“房间”都看清楚,不能遗漏病变处,需要很好的技术;找到病变处还得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丰富的经验。人工智能技术在筛查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处是良性或恶性。

  当日大会期间,李兆申与重庆消化内镜医师分会会长赵晓晏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柏愚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姜慧卿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缪林教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李达周教授等国内消化系统疾病专家,以及腾讯副总裁陈广域、腾讯AI Lab AI+医疗专家研究员姚建华、腾讯互联网+医疗总经理常佳、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董莉君共同启动“腾讯觅影”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

  该AI系统的研究成果源自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研究项目。该研究项目由李兆申领导,联合多家医院,探索人工智能对结直肠息肉性质的鉴别能力。

  陈广域称,专家们和腾讯一同研究的这套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不仅实现了辅助临床医生实时发现结直肠息肉,并且做到了实时诊断息肉性质,以每秒分析10张影像的速度,为临床医生提供非腺瘤息肉、腺瘤息肉、腺癌等状态的实时提醒。目前该AI系统已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进入临床预试验。

  李兆申对记者说,希望将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普及到基层医院,协助医生提高癌症筛查率。

【编辑:张燕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