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OMP风波引关注 往食品中加东西,谁说了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蒙牛OMP风波引关注 往食品中加东西,谁说了算?
2009年02月19日 09:52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周,卫生部正式开始就部分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近日发生的蒙牛OMP风波,则将大众关注点聚焦在食品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难让人放心

  “除了OMP,还有哪些营养添加物是不合规定的?”“我发现不少食品都以××健康因子、××AB元素……这样的东西来做噱头,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都得到国家的许可。”“本来买添加了营养素的食品是为了更健康,现在却没法放心。”“呼吁有关部门彻查!究竟哪些真营养,哪些是乱搞。”……网友的质疑呼声遍布各大论坛的相关主题帖。

  事实上,只要认真看看超市里销售的食品,就会发现,营养配方比比皆是,有些食品包装用大号字标明某某“营养核桃粉”、某某“强化营养奶”,可是具体强化了什么,营养素又是哪些,标签里根本不见踪影。还有一些产品中的营养强化添加剂虽然有新奇的洋名字,却只是模糊地宣传“国外专家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国际领先技术”等,让人摸不着头脑。对此,广东省奶业协会陈秘书长明确表示:“(国家公布的添加剂目录中)没有的东西不能加进(食品里)去。”

  而据一位不愿具名的食品行业人士透露,食品加工界有种做法是“边申报边生产”。企业都想在第一时间把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价值回报,而正常的申报程序需要不少时间,企业当然不愿等。结果,有的企业就先投产新产品,再一边销售一边申报。这就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使用不在现有添加剂目录中的添加剂的现象。

  “利润添加剂”是万恶之源

  自去年12月开始,为期4个多月的针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检查的工作正在全国各地进行。目前发现的突出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违法添加到食品当中的“剂”;一类是合法的可以添加到食品中去的、但却被生产商滥用了的“剂”。

  为什么有人会把明明是非食用物质加到食品中去呢?为什么有人会不按照标准肆意滥用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呢?专家直指命门:“还不是利益使然!”

  加了不该加的东西、滥用了允许加的东西,可以让自己生产的食品成本更低、外观更好、口感更适、卖价更高、保存更长,毫无疑问,其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商业利润。在这些行为中,即使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也都变成了“利润添加剂”。

  被完全利润化了的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吞噬食品工业和国民健康的万恶之源。据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在患癌症的人群中,有50%左右是食品污染造成的,而其中的一些污染正是来自食品添加剂。专家指出,由于滥用添加剂,食物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在人体内形成慢性积累,从而引发癌症、软骨病等多种疑难怪病。

  完善国内评估有待时日

  那么,是哪个环节的漏洞让这些不合规定的添加剂钻了空子呢?相关人士指出,应该大力完善目前食品添加剂缺少的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然而,由于经费严重不足,我国的设备能力与国际要求差一大截,很多工作力不从心。比如大米,日本要检132个指标,而我们只能做十几个指标。

  据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成立的专家委员会(JECFA),倡导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实验。首先要验证这个物质对人体是不是有毒。但有毒的概念很模糊,什么叫有毒?所以把毒又分为很多级。然后是看毒性的靶器官在哪里。之后就是要做长期的动物实验,看这个物质在动物身上不产生毒性的最大剂量是多少。最后根据物质本身的结构、人和动物本身种属的差异,给予一些安全系数,原则是将毒性降得越低越好,给出阈值(ADI),即每日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量。“这是花费量巨大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做,发展中国家很少做得起,起码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财力物力做。”

  我国现在做得最多的是暴露评估。当国际上有国家研究出某一种可用的添加剂时,我国主要做的是根据中国人的膳食模式,制订出一个在我国可以使用的量,即暴露评估。我们会把一种添加剂在允许使用的食物里面所有的量累计在一起,看看你都吃进去多少,是否超过ADI值等。

  添加剂专项整治深向源头

  据卫生部介绍,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非法添加物,可以参考以下原则: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未列入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其他中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

  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次专项整治中,肉制品、乳制品、酿造食品和蛋白含量高的食品等应是检查的重点;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则是整治的重点对象。

  据了解,正在进行的第二阶段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是直击源头。“目前的专项整治工作是探索一种先发制人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从源头开始,从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添加剂的生产经营行为开始。”卫生部部长陈竺回答记者问时说。

  广东省卫生厅也表示,今后广东将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加强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管。

  [相关链接]

  卫生部公布两批违法添加剂黑名单

  第一批:

  17种非食用物质,包括吊白块、苏丹红、王金黄块黄、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与硼砂、硫氰酸钠、玫瑰红B、美术绿、碱性嫩黄、酸性橙、工业用甲醛、工业用火碱、一氧化碳、硫化钠、工业硫磺、工业染料、罂粟壳。

  第二批:

  第一种是皮革水解物,主要成分是皮革水解蛋白,可能添加的食品是乳与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主要作用是增加蛋白质含量;第二种是溴酸钾,可能添加的食品类别是小麦粉,起到增筋的作用;第三种是β-内酰胺酶(金玉兰酶制剂),可能添加到乳与乳制品中,起到掩蔽抗生素的作用,但是由于该制剂的安全性风险未知,因此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严禁在产品中添加此类物质;第四种是富马酸二甲酯,可能被添加到糕点中,起到防腐防虫的作用。

  消费提示]

  关键词1:添加剂

  市场现状:红红绿绿、酸酸甜甜的果脯蜜饯,常因着色剂违规或甜味剂超标被曝光;豆制品、酱腌菜也时常被查出防腐剂过量。有些生产商在标注添加剂时含糊不清,甚至不在标签上写明,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相关规定:食品生产中所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配料表中体现,凡涉及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等添加剂的,必须标示具体食品添加剂名称。

  贴心提示:新规定保护了人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一般地说,只要添加剂使用量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应该对人体无害,可放心选购。

  关键词2:营养成分

  市场现状:不少营养强化类食品有少加、不加或多加营养强化剂的现象。如果发现此类食品没有详细的营养素标示,或称量后发现质量与标签上写的不符,须谨慎购买。

  相关规定:“营养”、“强化”类食品应明确标注营养素和热量,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定量标准。

  贴心提示:除了看清标签上的营养成分细节,还要确定营养素是否为自身需要。如强化碘盐,患有甲状腺疾病或对碘较敏感的人不宜食用。(记者周照)

【编辑:王赛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