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疾呼:中国人必须改变膳食结构与数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专家疾呼:中国人必须改变膳食结构与数量
2009年04月18日 16:59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晚的第77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中,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接受了本报读者近2个小时关于“吃”的提问。无论准妈妈、老年人、青少年还是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得到的答案都离不开两个词:均衡、适量。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

  陈君石说,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搭配。“现在老百姓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对饮食完全不在乎,要么太过在乎,见到红烧肉就像见到洪水猛兽。其实无论是红烧肉,还是垃圾食品都不是绝对不能吃,但不能把它们当作膳食结构中的主要成分。”

  王陇德指出,中国人的膳食结构正向不科学、不合理的方向转化。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国民摄入的热量增长了一倍,而对健康有益的食物摄入量却逐年降低,比如谷类下降了21%,蔬菜从1992年的每人每天食用400多克,降到现在的270多克。“超重和肥胖,都是诱发各种慢性病的第一因素。”

  提出“10个网球原则”

  王陇德特别推荐美国科学家近期对40岁以上中年人提出的把握膳食结构与数量的“10个网球原则”。“当然,膳食还是一种享受,要考虑个人喜好。‘10个网球原则’不是严格要求每天三餐都要膳食结构平衡,是以天为单位的,2至3天达到平衡也行。“陈君石如是说。

  每天10个网球指的是——

  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的肉类

  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的主食

  要保证三个网球大小的水果

  不少于四个网球大小的蔬菜

  光吃不练也补不进

  近年来,中国人不仅日常体育锻炼过少,步行、上楼梯,做家务等日常活动也在减少,近8成的国民从来不锻炼。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每年全球有200多万人因缺乏体力活动而死亡,每个国家有65%到85%的成年人由于没有足够的体力活动导致健康受损。两位专家特别强调,要吃出健康,光吃不练也不行。王陇德说:“比如,中老年人缺钙,光吃是补不进的,就需配合走、跑、跳,运动充足了才能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

  王陇德认为,合理的锻炼应满足三要素,频度、时间和强度。锻炼要有一定强度才能起效果,否则消耗量不足,反而促进食欲。对于中青年人来说,只散步是达不到效果的,每周至少锻炼三次,平均每天锻炼时间应超过半小时,锻炼的强度要使运动后心率达到本人最大心率的60%到70%。

  特殊人群别太特殊

  普通人要控制食物的总量和结构,特殊人群也不必刻意“挑食”。陈君石指出,准妈妈不是补得越多越好。“进补过多,容易使孩子出生时体重超标,甚至成为巨大儿。出生时过重,成年后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都会增加。”

  对于癌症病人(不包括化疗和放疗期),陈君石建议,膳食结构和普通人一样,不必搞特殊。“即使是康复期,也不要使劲补,补得体重上升,血压血糖升高,就得不偿失。癌症预防的第一原则也是体重要在正常范围内的偏瘦方向,体重增加,对哪个病的预防都是没有好处的。”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则要艰苦一些。王陇德说:“所谓艰苦,是指每天的摄入量要算清楚,不能和普通人一样粗略估计。现在有些观点是不对的,实际上主食(包括米饭、面食或薯类)还是非常必要的,1天不超过4两。别吃南瓜、西瓜等血糖生成指数高的果蔬,可用苹果、桔子等替代。”王陇德建议,糖尿病人要备一份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按表均衡膳食。陈君石还指出,轻度的血糖偏高,不用药,改善生活方式,即可控制。

  本期新民科学咖啡馆由国际健康生活方式博览会执行办公室、上海市科协和本报联合主办。(马丹 董纯蕾)

【编辑:吴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