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新型城镇化应由政府主导

2013年12月09日 13:0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专家名片

  彭真怀

  中国人民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去年12月份建立的人民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小组每半个月出一份城镇化专报,呈交中央。

  已为各级政府部门撰写政策建议数十份,都获得中央和地方领导批示。国务院研究室第617号《决策参考》、光明日报第58期《知识界动态清样》、新华社第189期《国内动态清样》、中央党校第433期《思想理论内参》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第204期《群言》,都曾报告了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语录

  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各种争论和分歧,“我希望来一场大辩论,就像当年的真理问题标准讨论一样,通过观点的碰撞来达成共识。”

  过去,我们用行政手段把资源全部集中到城市,今天,在我们在发展县城和小城镇的时候说,走市场经济的路,这样我们可能永远不能把小城镇带动起来。

  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潜力1.5亿~3亿亩。再加上打谷场、村边林、取土坑塘等村庄附属用地,保守估计可有效利用耕地4.5亿亩以上。

  中国城镇化发展报告

  前一晚凌晨5点才入睡,第二天又开了一整天会议,当晚8点,彭真怀教授接受记者的采访略显疲态,但谈到他关注的焦点问题,他都会提高声音,“因为这是谈城镇化问题。”彭真怀说,希望能通过深入的交谈,厘清目前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彭真怀的身份之一是人民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这个小组在去年12月份建立,每半个月出一份城镇化专报,呈交中央。

  迄今为止,彭真怀教授已为各级政府部门撰写政策建议数十份,都获得中央和地方领导批示,其对新型城镇化问题的意见尤其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说到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各种争论和分歧,彭真怀说:“我希望来一场大辩论,就像当年的真理问题标准讨论一样,通过观点的碰撞来达成共识。”

  影响力

  城镇化六条创新 被中央一号文件采纳

  2008年实地考察了100多个小城镇,重点调查了20多个典型案例,提出小城镇建设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具有托底作用,应当上升为国家战略。

  华西都市报:您一直主张城镇化战略,您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影响了决策层?

  彭真怀:国外出现过一个关键的词叫逆城市化,城市采取一种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的小城镇疏散的方法,甚至向150公里甚至300公里以外疏散。国外的逆城市化现象从上个世纪40年代出现,现在,美国90%的城市结构是小城镇,德国95%是小城镇,法国93%是小城镇。

  费老对中国历史的观察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给我提供了一个理论的思考方法。国际社会走过的道路给了我一个国际的视野,因此,我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小城镇,大战略”。

  奥运会召开之前,2008年6月,我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个10万字的报告叫《奥运后国家战略》,副标题就是:小城镇是中国可持续增长的发动机。我全面阐述了对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制度、管理制度、产业转型、规划布局等问题,都做了梳理和思考。

  2008年9月到12月,我在广东、浙江、江苏和四川等地,实地考察了100多个小城镇,重点调查了20多个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我向中央领导提出了多份小城镇建设的政策建议,提出小城镇建设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具有托底作用,应当上升为国家战略。

  受到我的影响,在2009年的一号文件当中,有专门一节内容就是城镇化制度创新的内容。对未来新型城镇化做出了全局性的布局,其中有六条创新内容,这就是当时我的一个贡献。

  第一条是,一定要让在城市有固定住所和职业的农民工就地落户,指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主。第二,要把产业、金融和投资重点倾向县城和重点镇。提高县城和重点镇的承载能力。第三,土地制度问题的城乡统筹。一个是宅基地的流转,一个是公共废弃用地的土地流转。提出要在县一级统筹,不能交给地级市和省里。第四个问题,也是破天荒的,裁减乡镇机构的人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地配置机构和人员。第五,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提出农村人口不必都涌向大城市,最可行的做法是实行就地城镇化,就近市民化。第六,是加大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培训,保证乡镇政权的稳定。

  新主张

  用政府的“手”把城市资源有序转移到小城镇

  中央下决 建设5000个县城和重点镇,至少可以就地吸纳4亿—6亿农业转移人口,每年能带动100多万亿的关联投资,增加5亿人的就业岗位。

  华西都市报:在您的小城镇战略构想中,政府扮演什么角色?

  彭真怀:有人提出,新型城镇化必须搞市场经济,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西方很多国家,城镇化的过程当中都是走的政府主导、引导的路子。通过政府的“手”,把城市的产业、教育、医疗等资源有序转移到小城镇去。

  过去,我们用行政手段把资源全部集中到城市,今天,在我们在发展县城和小城镇的时候说,走市场经济的路,这样我们可能永远不能把小城镇带动起来。

  华西都市报:发展小城镇能够有多大的潜力?

  彭真怀:在起草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报告时,我发现其中76%的人更愿意进县城和重点小城镇。抓住小城镇建设这个城乡关节点,就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方向。这是一个治国新思维,牵一发动全身。

  中央下决心建设5000个县城和重点镇,至少可以就地吸纳4亿—6亿农业转移人口;如果这些镇的建成区面积以每平方公里投资1亿—2亿计算,每年能带动100多万亿的关联投资,增加5亿人的就业岗位。举个例子,北京市在确定33个小城镇提升服务功能后,就一举解决了40多万农民就地就业难题。

  时间表

  小城镇30年培育期 抓住“空心村”机遇

  一位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在县城和小城镇大约为5万元,在地级城市大约为10万元,在大城市大约为20万元。

  华西都市报:您认为发展小城镇需要多久的时间?

  彭真怀:现在,农村空心化严重,青壮年农民都不愿意留在农村。我建议给县城和小城镇30年培育期,让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近市民化,使农民在户籍、医疗、教育和就业等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待遇。这一过程需要国家在培育期拿出实招,比如,把在京央企总部转移2/3,把在京高等院校转移2/3,各大医院转移2/3……公共资源有序分散转移,学校、医院等都能带动一个小城镇。我认为,可把县城建设为20万人左右的中等的城市。

  建议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升格为中央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超越部门和地方利益,就重大决策进行没有自身利益的决断。一位农民变成市民化的成本,在县城和小城镇约为5万元,在地级城市大约为10万元,在大城市大约为20万元。这个成本,可以让我们对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有一个清醒判断。

  华西都市报:如何解决各地出现的“空心村”问题?

  彭真怀:我不止一次指出,由人口空心化演变的涉及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域空心化现象,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难点,但也是希望所在。我的综合测算表明,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潜力1.5亿~3亿亩。再加上打谷场、村边林、取土坑塘等村庄附属用地,保守估计可有效利用耕地4.5亿亩以上。这笔账算清楚了,就能真正形成农村宅基地的退出与盘活机制,破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双试点

  各选30个县和城试点培养出1.5亿职业农民

  全国选择30个县进行试点,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试点方式;再选择30个地级以上城市试点,解决老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问题。

  华西都市报:能否总结一下您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

  彭真怀:新型城镇化简单地说,我认为是5大格局。

  1、一场革命。新型城镇化是一场根本性的制度革命。改变对农民的态度,要把农民放在心上。

  2、两个试点。第一个试点,是给县城和小城镇30年培育期的试点。目前全国将近3000个县,那么按照1%的标准,选择30个县进行试点,在东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选择试点,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试点方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趟出一条生路来。第二个试点,是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试点。按照10%的标准,选择3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试点,重点解决老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问题。

  3、三农全局。用新型城镇化盘活三农全局,要让农民增加收入,让农业增加效益,让农村保持稳定,保持繁荣。

  4、四化同步。要拿出五年时间,培养1.5亿左右45岁以下的职业农民,国家要拿出大量的投资。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同步。特别要把信息化作为四化的神经,打通所有的血脉。工业化不能再继续搞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要用科技指导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特别要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重视盘活三农全局。

  5、五位一体。用新型城镇化统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要有一条主线,不宜面面俱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主要矛盾,打通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障碍,让94%的国土面积、75%的人口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两个百年和中国梦落到了县域平台上,我们老祖宗所说的“郡县治天下安”,就可以期待。(记者王国平)

【编辑:吴涛】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