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模范华文教师奖揭晓 中国通识教师首获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新加坡模范华文教师奖揭晓 中国通识教师首获奖
2010年05月21日 1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毅道中学的何秋芸老师深受学生爱戴,同学们给她起了个“何妈”的昵称。(熊俊华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5月2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今年有14名中小学和初级学院教师获得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其中一人是中国通识教师。这也是模范华文教师奖主办13年以来,首次有华文中国通识课程教师得奖。

  评审团主席陈照明说,这14名教师从1300个获提名者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能灵活实践寓教于乐、多元智能、差异教学等教育理念,配合资讯科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中国通识教师首次加入模范华文教师行列,陈照明认为这是相当合理的,因为该课程已经办了几年,教师累积了不少的教学实践,对这项科目的要求更清楚了。他说:“中国通识教师获奖表示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这个科目,意味这个科目渐渐受到重视,这是值得欣喜的。”

  新加坡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由《联合早报》主办,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及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协办,李氏基金赞助,并获得教育部支持。每一位获奖教师可得到奖杯一座、奖金500元及在今年底学校假期参加一项特别安排的中国教育考察团。颁奖礼将配合“新加坡书展”于5月29日举行。

  利用《早报》教导中国通识

  淡滨尼初级学院的姚和平老师10年前赴新加坡当华文教师。到了2007年,她接到了新的任务,负责教导淡滨尼初级学院首届华文中国通识课程,这个课程的这四名学生在隔年的会考中全部考A。

  中国通识是没有固定教材的课程,为了准备授课内容,她也要多关注时事课题。她说,提供丰富资讯的《早报》是她每日必读的刊物,此外也是凤凰卫视的忠实观众。

  姚和平对中国通识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新闻阅读、资料搜集,以及培训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意,而不仅仅是认识新闻的表面。

  她在课堂上采取灵活的教学法,比如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出题考别的同学。这样一来,姚和平也能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观察出他们是否掌握了一个课题的实质意义。

  18岁的汤敬嵘是姚和平的学生之一,他告诉记者,姚老师从不把自己的立场强加在学生的身上,而是透过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估让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汤敬嵘说:“姚老师也很善解人意,有一些概念或名词是新加坡同学不太熟悉的,她会花多一点时间向我们解释。”

  除了关注学生在课业上的进展,姚和平也激励学生要有梦想。她教导过的一名毕业生于丛说:“老师常引用李安导演的一段话来鼓励我们,‘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年代,我们要保有一颗真诚的心灵,常常去经历爱和希望’。现在我把这句话当成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在新加坡当了10年的教师,姚和平仍然对工作满心热忱,因为她觉得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与时并进,总会给教师新的挑战,这让她获益无穷。姚和平说:“中国通识不是容易教的科目,我和其他的教师常常会分享资源,讨论教学心得。大家都在默默耕耘,我得奖只能说我比较幸运。”

  让华文继续精彩

  中正中学(义顺)的杨解侨老师执教鞭33年,是今年新加坡全国模范华文教师中年资最高的。

  杨解侨不断地发掘更贴近学生的教学法,去年她就尝试向学生推荐与导读新加坡本地作家的文章,希望他们从中体会到,华文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杨解侨指出,这不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有助于他们习惯用华语思考、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更有效地巩固知识、组织语句,也对本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减少了对华文的距离感。

  杨解侨一生从事华文教育,面对多年来不断改变的华文课程内容和要求,她总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来接受挑战。不变的是,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华文,即使学生的程度不如从前、错别字越来越多、不能说完整的语句,但华文教师不能轻易气馁,要继续引导学生。

  杨解侨说:“新加坡的华文前途掌握在华文教师的手中,大家要继续努力,让学生感受母语精彩的地方。我绝对相信,华文的精彩不会逊色于任何其他语文。”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