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寿宁古村落打造国学村 文化带动产业焕新机

2017年03月23日 12: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福建寿宁古村落打造国学村文化带动产业焕新机
    图为峡谷中清澈的溪水可以直接饮用。 胡昌脑 摄

  中新网宁德3月23日电 (吴苏梅 叶茂)走入福建寿宁县犀溪镇坑兜村,一条清亮的小溪从大山深处淙淙流淌,静静地穿过层层梯田,流经临水而建的古民居,越过短短的石板小桥,随着蜿蜒的古村道,向村外流去,一只只洁白的大鹅在房前水田边划水嬉戏。

  坑兜村海拔497米,为孙姓聚集村,原有36户,180人。由于交通不便及地理原因,村民大多外出经商、工作,仅余一些老人留守,也因此,坑兜村较好地保存了原始古村落的风貌。

  只见村庄四面青山环绕,山上高大的林木郁郁葱葱;有着光滑厚重的石头土墙,圆木结构、青瓦盖顶的古老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条条圆润的鹅软石小路将一座座老民居紧紧相连通。

图为雪中的坑兜。 胡昌脑 摄
图为雪中的坑兜。 胡昌脑 摄

  其中一座古民居特别引人注意,已有200多年历史,前后房。只见其门前一边立着古朴的旗杆石,门前铺设着圆润规则的鹅软石。踏入其间,虽然房子的大部分地方已经腐烂坍塌,但依然可见其往夕的宽广和热闹。

  返乡青年孙克友介绍,村里除了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外,还有1万多亩茂密的次生原始森林,其中有明丽的峡谷、壮观的九折瀑,高13米、宽3米左右、由五个大石块重叠在一起组成的塔石等景观。

  长期以来,这样一个古老的村庄就像一颗遗落在深山的明珠,不曾被外人发现,并由于人烟稀少而日渐消败。转机来自于浙江泰顺县罗阳二中老师胡昌脑的一次意外之旅,及长期在外经商的村民孙克友的回归。

  据介绍,受台湾著名退休国学教授王财贵的委托,胡昌脑四处寻找保存完好的原始古村落。一次机缘巧合来到坑兜,顿时被这里的原始风光吸引,就在村里住了3年进行深入考察和调研,准备筹建国学村。

  长期在南京经商的村民孙克友,去年3月回乡建起家庭农场和农家乐,并与王财贵、胡昌脑等人联手打造国学村。

  犀溪镇计生书记吴雄钟表示,国学村以国学思想为主导理念,以新型农耕文化为载体,通过乡村自然生态旅游开发,打造特有的儒家孝贤文化和道家养生文化,用文化带动产业,产业带动休闲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就业增收的精准扶贫。

图为返乡的孙克友在喂养田鸭。 吴苏梅 摄
图为返乡的孙克友在喂养田鸭。 吴苏梅 摄

  据介绍,项目预备投资1.25亿元人民币,对村容村貌进行修复性整改,建设书院、乡村博物馆、国学图书馆、绿色亲子农场、无土栽培观光园、亲子生态自助餐厅、中医养生堂、森林溪谷等。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规划,建设团队已进驻开展建设工作。

  听说了村里要建国学村,原本在外定居的30多个村民陆续回到村里参与国学村建设,静谧的坑兜顿时热闹起来。

  孙克友的农场也是越发红火。他聘请计生贫困村民在村里养了3万多只田鸭、白鹅,销往泰顺等地;并通过网络宣传村中美景,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探秘,他所开的农家乐一个星期能接待30多桌客人。

  “村里办农场养鸭养鹅后,在村里没什么活干的我就能在家门口上班了,帮孙克友养养鸭鹅每月就有2800元的收入。”坑兜村计生户孙大朋说。(完)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