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明旅游小分队检测开封黄河水质 被测水总磷总氮超标

2017年08月31日 09: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河南大学“chevilization”美丽中国实践团正在做取水准备工作。孙新/摄

  文明旅游小分队检测开封黄河水质 被测水总磷总氮超标

  为响应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行”活动的号召,7月3日至8月13日,河南大学化工学院“chevilization”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开封包公祠、汴西湖、铁塔公园、开封市柳园口黄河游览区等景区,开展关于文明旅游的调研。

  “两极分化”的景区

  团队成员首先调研了包公祠和铁塔公园,景区内游客自觉将自己的垃圾带在身边,同时在买票、拍照或者购买纪念品时,做到主动排队,秩序井然。团队成员进入景区后,也被景区整洁有致的环境吸引,这里基本看不到垃圾,有的游客为了拍到完美的照片,还随手捡起了脚下的烟头。

  随后,队员们走进了开封汴西湖、开封市柳园口黄河游览区等开放式景区,发现情况大相径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随地可见的垃圾。在黄河游览区,队员上前制止一位吃完东西后随手乱扔包装袋的游客,游客反驳道:“这里随手乱扔的人那么多,也不差我这一个。”

  在游客相对较少的柳园口黄河游览区河岸附近,队员们发现来这里游玩的大多是孩子,他们尽情在河里游泳,然而这里很少见到工作人员,也没有维护安全的人员、警戒线或警示牌,而且水面长有一些绿色的浮藻,是安全隐患。汴西湖的安全措施相对于柳园口黄河游览区的黄河滩要好一些,这里有警戒线,也有隔离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垃圾较多,而且垃圾大多掩埋在沙子里,而垃圾桶远在岸上,不方便游客扔垃圾。一个环卫工人告诉团队成员:“这边游客扔的垃圾不少,每天至少会捡4麻袋,虽然也有宣传不让乱扔,但人太多,管理困难。我们每天晚上7点半才下班,但第二天一早上班时,垃圾又特别多了。”

  实验检测黄河水

  团队根据调研情况找到了河南大学化工学院环境监测研究课题组的王新海教授,王老师一直关注开封市的水环境问题,他带领团队成员对柳园口黄河游览区的水质进行检测分析。

  实验的第一步是取水,我们首先选择了天气最晴的一天去取水,王新海老师告诉大家:“取水要在天气晴好时,此时河水的各项指标比较均一,实验数据更为可靠。”随后团队乘船前往河中心取水,王新海老师告诉大家,河岸附近的水各项指标都偏高,河中心的水各项指标均一,符合测量前提。

  取完水后,队员们把水样带回实验室,对水质进行了高锰酸钾、总磷、总氮、COD指标的测定。用反滴定法测定了高锰酸钾指数以及COD指标后,结果表明,水质的总磷、总氮超标,其他指标正常。

  寻找水质磷氮超标原因

  开封市管理机构对开放式景区柳园口黄河游览区有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呢?带着这个问题,团队找到了开封市旅游局。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具体的管理措施就是在景区设置警示牌,定期找员工去打扫景区卫生,有时也有一些单位、学校组织志愿者前去打扫。而关于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曾经有媒体报道过,我们也对其进行了治理,环境质量稍有好转。但由于这里是公共景区,工作人员较少,加上游客自制力差,想要彻底根治仍需要一段时间。关于景区安全问题,我们会实行一定措施,比如设置警示语,增加景区安全保护人员等。”

  之后团队成员采访了当地游客,大多数游客表示会看到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而仅有极少的游客表示会主动制止。团队共访问了346人,有85%的游客表明自己外出旅游会看到不文明现象,仅14%的游客表明自己会主动制止不文明行为。对于开放性公共景区,几乎所有游客都表示在景区可以看到垃圾。

  理智分析给出建议

  黄河本身是一条水资源比较匮乏的河流,加之近年来气候变迁使流域降水量趋于减少,黄河水量总体上呈不断减少之势。另一方面,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黄河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流量不足,加剧了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一方面是来水量在减少,另一方面是入污量在增加,遂使黄河水污染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结合原因,王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鉴于黄河流域存在着巨大的节水潜力,应该大力推行黄河流域节水规划。节水既是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保护黄河水资源、减轻黄河水污染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在防治水污染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工程建设,种草种树,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全面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孙新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