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眼科学发展30年回顾:不仅要防盲更需重视护眼

2017年11月06日 16:4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眼科学发展30年回顾——

  不仅要防盲更需重视护眼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亿8500万视力受损患者,其中,可预防的致病因素造成的疾病负担高达80%,每5位视力受损人士中,有4人罹患的是可避免的视力损伤疾病,90%的视力受损人群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呼吁:共同努力,消灭可避免的盲。

  防盲和护眼同等重要

  人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90%是由眼睛来完成的,同时,眼睛还是反映人体全身状态的窗口,许多眼科疾病是全身疾病表现的一部分,如糖尿病、高血压都会在眼底呈现疾病特征。然而,眼部结构精细,垂直径仅23mm的眼球上,目前已知的眼部疾病高达500余种,危害人们的视力健康。根据全国防盲办公室2006年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出现盲人大约45万人,低视力135万人。

  北京协和医院赵家良教授介绍,现代意义上的眼健康,本身有三层含义。一是有眼病的人都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使他们的眼睛不再失明。二是没有诊疗方法不能治愈的眼病患者能够进行康复,保住他们残余的视觉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三是每个需要眼保健的人,都能够及时获得眼保健服务。

  1984年,卫生部防盲办公室成立。1997年,中国视觉第一行动大力开展,关于提升眼科医生的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和学习班蓬勃开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领先的学术理念和药物进入中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眼科领域的学术发展。

  科技创新带来学科改观

  30年来,我国眼科学基础和临床学术水平都得到了有力的提高,从专业医生的队伍壮大,到科室和专科医院的蓬勃发展,眼科学成为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眼科医生在上世纪60年代寥寥千人,据国际眼科理事会(ICO)调查,2012年发展到2.8万名专业医生;自1986年到2010年的25年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助的眼科项目多达593项;中国医生在国际发表的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文章数量逐年增多,且国际排名不断上升,2012年,中国眼科医生发表的SCI文章占全球总数的17.22%,到2012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眼科SCI文章发表国;新技术、新药物、先进的手术设备、基础研究的快速进步带动了眼科领域全面发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除术等诊治技能在中国眼科医生中得到普及,2013年,我国白内障手术台数达到近160万例。以雷珠单抗为代表的抗眼底新生血管创新药物进入中国,5年即挽救了10万余名患者的视力。

  从容应对眼科新疾病谱

  科技进步了,医学水平提高了,人们健康意识逐步提升,诸多传统的致盲性眼病被攻克了,今天,新的眼部疾病谱以及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与年龄相关疾病、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迅猛增长,眼科疾病尤为突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兼眼科主任许迅教授谈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变性,在我国依然横行。以黄斑变性为代表的诸多眼底疾病成为日益威胁人们视力健康的无声杀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病理性近视。与白内障的可治疗,及青光眼具有剧烈疼痛感及快速的视力丧失的特性相比,不疼不痒的眼底疾病似乎更具隐匿性和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而眼底病的复杂程度之高,患病人群之大,公众认知度之低,是当今眼科医护界面临的三大难题。

  我国从过去防盲治盲,到现在普遍关注眼健康,眼健康已经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主导,研发创新精神驱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相信攻克新的眼部疾病指日可待。凌溯

【编辑:张燕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