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管新规”明确风险自担 兜底心态不复可取

2017年11月23日 16:34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参与互动 

  11月17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大资管”管理办法面世。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围绕推动大资管行业回归“代客理财”本源,明确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以减少资管业务中影子银行的风险。

  长久以来,银行理财因收益稳定、风险较低而受到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当银行发行流动性较好、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时,往往会引发大众抢购。而在新规之后,投资者以往把钱投入银行理财产品中,到期获得固定收益的现象将很难再现。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根据资管业务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未来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将实行净值化管理,这意味着,投资者将会看到银行理财产品每天的收益率波动,而不是在购买产品时便得到一个预期收益率。同时,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资管新规在“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要求基础上,明确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期限不得短于90天,也就是说3个月以下的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或将不复存在,会对重度依赖银行理财的投资者资金的灵活性造成一定影响。

  与上述变化相比,此次新规对投资者冲击最大的还是打破刚性兑付的规定。对此某理财分析师表示,资管产品“打破刚兑”对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和投资态度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过去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在内的很多资管产品,都存在着刚性兑付的隐性承诺。尽管这种隐性承诺让资管机构更加容易获得客户信任,也促使其尽最大努力保护投资者利益,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资管产品的投资中,当风险发生时,很多机构是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来承担投资风险的。新规禁止刚兑之后,投资者须以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去选择资管机构,甄别资管产品的风险,并且要实时关注资管产品运作过程中风险的变化。就这个改变而言,很多投资者可能短期之内较难接受,或将逐渐从传统的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中撤出。

  该理财分析师认为,在收益波动、封闭期较长且打破刚兑的要求下,大部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与互联网理财产品相比并将失去以往的吸引力。在同样不能承诺保本保息、不能刚性兑付的情况下,互金领域较具代表性的网贷理财产品在既往行业年化收益、操作便捷性等方面显然更有优势,且项目周期可选范围也更丰富。同时,在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前提下,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转型还需要投资者探索和适应,而网贷理财却因监管先行,其产品模式已被大众接受和理解,且有可参考的第三方机构助其识别和降低理财风险。

  在理财分析师看来,网贷投资与其它理财品种最大的差异在于平台风险,如果投资者能够找到综合实力较强且稳健运营的网贷平台,那么在具体项目上的投资风险可通过筛选抵押、质押、担保等保障措施以及分散投资等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平台选择方面,目前大量稳健型投资者倾向于通过风车理财这样的专业第三方机构来投资网贷,通过借助专业机构的风险评估体系和评估结果来降低理财风险。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风车理财独创的FRAS风险评估体系会以“线上+实地”的方式对网贷平台进行6大角度、32个维度、100余个评估点的评估考察,包括但不限于背景实力、风控体系、业务模式、产品特性、运营能力和IT技术等多个方面。依据FRAS风险评估的结果,风车理财只允许综合评级在B级以上的平台入驻,而风险较大的C/D/E级平台均无法入驻。投资者可通过风车理财提供的入驻平台“综合评级”以及“评级简报”等服务获取重要参考信息,在专业评估资料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平台,从而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网贷平台进行投资,在较低的风险范围内稳健实现财富增值的目标。此外,风车理财还倡导用户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进一步降低理财风险,并提供创建投资组合、组合分析等第三方服务帮助用户改善投资结构,以解决当下国内投资者过度关注收益、风险意识不足、投资规划欠缺合理性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大资管顶层设计路径逐步明晰的背景下,投资者当“甩手掌柜”的时代将一去不返。未来人们不管是参与银行理财、信托投资还是互联网理财,都要明确“买者自负,风险自担”的原则,在这样的趋势下,投资者如能善于利用专业第三方机构所提供的深度服务,将有助于其更好的识别和衡量投资风险,构建更健康的个人资产配置结构。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