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劣质材料熏蒸漂白 “卫生筷”不卫生谁来监管?

2008年12月08日 14:44 来源:城市快报 发表评论

  如今,很多人外出就餐时都喜欢使用一次性筷子。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平均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其中国内消耗500亿双左右。但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本市很多餐馆提供的一次性筷子卫生状况堪忧:有的被随意放在餐桌上,有的则装在点餐服务员的口袋中,没有任何防尘包装,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看似干净的一次性筷子闻上去却有一股异味。专家表示,有刺鼻异味的筷子属不合格产品。

  一次性筷子省钱又省事

  尽管重复使用的筷子本身成本要低于一次性筷子,但很多餐馆仍然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一个专卖早点的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大约有100人来吃早点,以平均每天消耗100双筷子、每月营业30天计算,一个月就要使用3000双一次性筷子,每双筷子进价是两分钱,一个月要花费60元左右。而如果使用普通可反复使用的筷子,虽然筷子本身的成本要低一点儿,但要专门雇人清洗,再加上水费、清洁剂的费用,成本就高多了。本来卖早点利润就低,所以还是用一次性筷子省事又省钱。”

  安全隐患大无处做检测

  那么餐馆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是否安全卫生呢?在外环线附近一个大型批发市场,记者看到销售一次性餐具的店铺门外,成捆的一次性筷子被装在塑料编制袋中,筷子外面没有任何包装。据老板介绍,一个编织袋能装至少5000双筷子,最便宜的每袋只卖90元。对于一次性筷子没有独立小包装的问题,老板解释说,只有餐馆提前预订的筷子才有小包装,其中最简易的是印有“欢迎光临”字样的白色塑料包装袋,档次高一些的是纸制的包装袋。随后,老板随手拿出几个印有“已消毒”“高温消毒”“清洁卫生”字样的小包装袋给记者看:“其实,这些只是给顾客看的,筷子从编织袋中取出后直接套袋,根本就没有高温消毒的环节。”记者表示筷子有股异味,担心其质量不过关,要求出示检测报告,老板表示从来没有商家要过检测报告,“两分钱一双的筷子谁还要检测报告?”记者发现,这些用塑料编织袋装的一次性筷子既没有厂名厂址,也没有生产日期和批次,即使有检测报告也无法进行核对。

  那么,市场上“卫生筷”的质量到底如何?消费者如果对一次性筷子的质量有疑问应该到哪里进行检测呢?记者咨询了本市多个权威检测机构,得到的答复都是目前没有做过相关检测,无法对“卫生筷”中包括二氧化硫在内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

  刺鼻味道源自熏蒸漂白

  据业内人士介绍,本市没有“卫生筷”的生产企业,木筷子的生产大省是黑龙江,竹质筷子主要产地则是湖南、江西等地。生产一次性筷子应该使用质量较好的木材,但目前市场上的筷子绝大多数达不到要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十分低劣的木材做成的。为了让这些劣质筷子变得洁白光滑,生产企业会将筷子通过硫黄熏蒸漂白,或者通过氯气、双氧水等漂白。经过硫黄熏蒸漂白的筷子,其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而通过氯气或双氧水漂白的筷子更不安全,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很容易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此外,在筷子打磨过程中使用的滑石粉,如果消除得不干净,会在人体内慢慢累积,引发胆结石。而这些劣质筷子的特点就是闻起来有一股刺鼻的异味。

  “卫生筷”监管是空白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卫生筷分会专家曹建全告诉记者,2005年我国颁布了一次性筷子的产品标准。按照国家标准,一次性筷子应该洁净、光滑,与食物接触端6厘米范围内不允许有毛刺,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即使有味道也应该是木材或竹材特有的清香味道,如果有刺鼻的异味,肯定是有问题的。

  对于目前“卫生筷”市场出现的问题,曹建全表示,目前包括“卫生筷”在内的食品用具生产确实存在监管空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部门。不过他表示,《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这些和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刘连松)

编辑:张艳红】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