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婚礼家长最累 分期付款举办婚礼应运而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豪华婚礼家长最累 分期付款举办婚礼应运而生
2009年10月04日 10:55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现在办场婚礼起码十多万,再加上买房的首付和彩礼钱,大多数刚工作三四年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这么多积蓄,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只能去吃父母的老本。”10月3日上午,市民段先生看到本报关于黄金周结婚热以及天价婚礼的报道后对记者说。在近年来大多数80后的新人的婚礼费用中,父母的“资助”占绝大部分比重,而面对“啃老 ”的说法,新人们也颇为无奈。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随着结婚费用的节节高升,很多年轻人开始选择参加集体婚礼“拼婚”,而分期付款办婚礼也逐渐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

  高额婚礼费用家长埋单

  “现在的80后刚刚踏入社会三四年,根本存不下多少积蓄,要在青岛买房子付首付都困难,更何况还要办豪华婚礼,这些钱不跟父母要让他们跟谁要?”今年35岁的王先生感慨道,如今80后的新人们事业尚未成型,根本无力承担全部的结婚费用,因而父母的资助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是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家庭,这样豪华的婚礼无疑给父母带来沉重的负担,让双方父母和新人们在婚礼结束后陷入拮据。”

  “我和丈夫从孩子上初中时就开始给他攒以后结婚的钱,这次结婚了,把家里多年的积蓄也都花完了。”刚刚为27岁的儿子筹办完婚礼的赵女士叹道,从孩子刚生下,自己和丈夫就开始为孩子攒上学的钱,攒够了学费又开始攒结婚的钱。赵女士在岛城一家中学做老师,收入比较稳定,丈夫则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房子住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我们夫妻多年来省吃俭用给儿子攒下了30多万元,由于宴请的朋友多,整个婚礼就花费了8万元。”赵女士告诉记者,为儿子打点婚礼的这段时间,好像打了一场仗,一场婚礼下来,感觉像虚脱了。“儿子在市北买了个70平方米的二手房,一共50万元,首付中,我们出了12万元,女方家长出了5万元,儿子刚参加工作3年,攒下的积蓄也不过2万多元,只能是我们给他。“赵女士说,加上当时和女方订亲时交的31800元彩礼钱,以及一些其他零碎的费用算下来,多年来积蓄的30多万元花了个精光。

  >>>调查

  新人面对“啃老”很无奈

  “我的婚礼费用绝大部分都是父母出的,现在物价和房价一直走高,像我们这些刚踏入社会的80后想买房买车举办一场体面的婚礼,光靠自己的积蓄几乎不可能。”今年已经29岁的林先生告诉记者,如果光靠自己有限的积蓄,等攒够了结婚所需的全部费用,恐怕就成了“奔四”的大龄剩男了。

  林先生 2002年大学毕业后在市南区一家公司上班,目前月薪5000元左右,9月份刚刚举行完婚礼。“我给了女方31800元的彩礼钱,2005年在市北买了一套106平方米的新房,总价60万元首付了40多万元。这40多万元几乎全部是家里给出的。”林先生说,工作这些年他攒了差不多13万元,拍婚纱照、买首饰、办婚宴、请婚庆花了6万多元,婚后夫妻俩去日本度了5天的蜜月花了近3万元。剩下的钱则花在装修和家电家具的置办上。“虽然我的积蓄也已经全部花完了,但要不是父母给出了40多万元,自己想包下结婚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几乎不可能。”林先生说,自己也颇感无奈。

  >>>支招

  办婚礼也可以分期付款

  “我每年都要办4、5场5对以上新人结婚的小型集体婚礼。”青岛文轩婚庆工作室的负责人文轩说,据他了解,面对如此高昂的结婚和婚礼费用,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逐渐接受“拼婚”这一新的婚礼方式。“举办这种婚礼的一般是单位组织,特别是年轻人多的公司,也有很多来青岛打工的年轻人选择这样的方式。”文轩说,2009年2月份,他曾经为岛城一家软件公司的九对新人办过一次集体婚礼,这样整个婚礼的费用就降为了普通婚礼的九分之一,非常省钱。“有人希望结婚当天只有自己是最美的新娘,但我觉得这样也不错,和很多单位的同事、朋友一起度过这个时刻,很有纪念意义。”5月份刚刚进行完集体婚礼的高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国内很多大城市已经有了可以分期付款办婚礼的业务。这种小额分期付款业务不会给新人造成很大的负担,很受新人们欢迎,目前,青岛也已经有了这种业务,可以让那些有偿还能力但积蓄不多的新人们在举行婚礼时不再“啃老”。 记者 陈界交 付明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