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留守儿童群体生存现状调查:理解父母、早挑重担

2015年09月17日 17:1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孤独绽放的花朵——留守儿童群体生存现状调查

  近两年,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开学,记者深入黔、鄂、赣、桂、甘、豫等地走访发现,与媒体曝光的问题儿童不同,大部分留守儿童积极乐观,身处逆境志更坚,在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他们理解务工父母的艰辛,早早担起家庭重担。他们犹如山谷里孤独绽放的花朵,承受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也经受着雨打风吹,小小身体里的能量与感动,让人动容生惜。

  家徒四壁,但奖状满墙

  9月份开学后,婷婷上六年级了。她的家在湖北蕲春蕲北山区一个山坳里,一排四间瓦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堂屋里,除了一张桌子和四张条凳别无其他家具,四壁是老旧而斑驳的土墙,上面贴满了婷婷读书以来获得的各种奖状,从“阳光宝宝”到“美德少年”,从“歌唱之星”到“三好学生”……

  然而,这个优秀的女孩却有着不幸的童年。四岁时,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离婚,从此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再婚后的父亲在外打工,很少回来看她,记忆里最近一次见到父亲是去年夏天;而母亲已多年未见,样子都模糊了。

  婷婷有些内向,但对人却很和善。她拉着记者参观她的房间,并请教作业。她说,她想考上大学,挣钱照顾爷爷奶奶。她的爷爷叶幼刚今年61岁了,家里的生活费和婷婷的学杂费全得靠他。满脸皱纹、又黑又瘦的叶幼刚摸着孙女的头说:“我这个孙女很争气,我就是担心她读中学了,考大学了,我不行了怎么办?”

  记者采访发现,与媒体曝光的问题儿童不同,现实中留守儿童尽管家庭困难,但大多十分懂事听话,他们把家庭的困境变为自己努力的动力,逆势绽放。

  比婷婷小两岁的小瑄开学后刚刚上四年级,七年前,她的父母离开甘肃老家到江苏打工,留下她和弟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走进小瑄的家,一排低矮的窑洞显得狭小而又局促,但斑驳的土墙上却贴满了奖状。土炕上放着一本《世界名人如何成功》的新书,是妈妈寄回来给姐弟俩读的。小瑄的声音细得跟蚊子一样,跟她聊天,要费劲才能听得清楚。爷爷彭佐志说,家里从来没有来过这么远的客人,她害羞。班主任李重梅说,小瑄内秀乖巧,是班上的班干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表示,留守儿童是新一代的“寒门学子”,他们对读书改变命运充满希冀,但脚下的路“阻且长”。

  想念父母,更理解父母

  今年暑假,记者在蕲春县张塝镇胡湾村碰到7岁的小俊杰时,他跟几个小伙伴正在路边玩耍。他的父母在温州打工,60多岁的奶奶一人在家带他。

  小俊杰还是个天真无忧的孩子,聊起学习的事情,嘻嘻哈哈,笑声不断。但聊到爸爸妈妈,他顿时收起了笑容,小脸显得有些严肃。他说他很想爸爸妈妈,尤其是妈妈。他搬着小凳子坐在记者对面,掰着指头数他有多少个月没有见到妈妈了。“七个月了,过年后他们就走了。”小俊杰声音低沉地说道。

  记者拿出手机,给他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小俊杰满怀欣喜地等着电话那头妈妈的声音。然而,等来的却是“您拨的号码暂时无人接听”,陈俊杰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整个小身体蔫儿了下去。记者安慰他说,妈妈上班可能没带手机。他沉默了下,一字一顿地说:“妈妈是因为太累了!肯定累得睡着了!”

  小俊杰告诉记者,他以前去爸妈打工的地方玩过,爸爸妈妈打工好辛苦,有时候加班到很晚才回,有时候生病了还要上班。说完,他抹起了眼泪。

  父母是留守儿童心中的痛。提到爸爸妈妈,很多前一刻还活泼开朗的孩子一下子就会低落起来,但他们却不怪爸爸妈妈。她们想念父母,但更理解父母。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留守儿童学校六年级的黄曦以前是随迁子女,跟着父母在打工的城市上学,后来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把她送回老家跟着外公外婆读书。黄曦说,外公外婆年纪大了,而且身体不好,平时也不怎么管她,但她自己会管好自己。“我想爸爸妈妈,但也知道他们为了我在外面很辛苦,中午吃饭都要两个人轮转着吃,晚上也要忙到很晚,我自己也要懂事,让他们放心才行。”

  长期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说,想念父母是留守儿童共同的情感,这里面包含一些埋怨,但更多的是包含了理解、担心和牵挂。

  身板瘦小,却早挑重担

  走进甘肃定西鲁家沟,满目都是黄土,当地人大多以外出务工为生,鲁家沟镇中心小学学生嘉蕾的父母就是这些打工者中的两个。嘉蕾与弟弟妹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早年遭遇车祸,不能干重活,一家老小靠着奶奶种地操持。

  暑假里的嘉蕾,不仅要下地帮奶奶干活,还要照看弟弟妹妹。她告诉记者,她一般每天5点就起床,做一个小时的暑假作业,然后就给弟弟妹妹穿衣,照顾他们洗漱吃饭。到了中午帮助奶奶做午饭,还负责刷锅洗碗。下午太阳不晒时,就跟着奶奶下地干活,“锄草、种土豆,我什么都会干”。

  在贵州毕节,12岁的春生也有着类似的遭遇。父母外出打工后,他和80岁的奶奶住在一起,隔壁的大伯偶尔照看一下祖孙俩。暑假里,他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给奶奶做饭,白天要上山打猪草,回来后还要喂鸡、烧火、到地里给庄稼锄草,俨然一个“小大人”。

  记者在春生家后院看到一篓猪草,是他一上午的“劳动成果”。背篓明显是大人用的,大概有30多斤重。记者问他重不重,他说不重,“已经练出来了,唯一难受的是背起来和放下地的时候,有点困难,有人在,我请人帮我‘抽’一把接一下,没人在我就找个高的地方垫一下,这样自己没那么费劲。”

  因为平时承担了过多的“活路”,春生想父母的时候不多。他说,太累了,奶奶要照顾好,学习还要跟上去,真是没时间考虑这个。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个省72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82.7%的抽样留守儿童经常或有时做家务,他们洗碗、打扫卫生,50.8%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做饭,还有近三成留守儿童在家需要照顾弟妹,13.1%的需照顾长辈。张旭东说,留守儿童干家务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里面既有迫于生活的无奈,也有过早体会到大人的艰辛而主动分担家庭责任的。(文中留守儿童均为化名)(“中国网事”记者黄艳 郭强 李放 王博)

【编辑:吴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