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外毕业才能考国内就职需重考 "洋"证书处境尴尬

2012年12月06日 16: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近日,在2012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的现场,笔者发现不少企业在招聘时,除了对学历、实习经验等基本要求外,不同行业还要求应聘者拥有司法考试通过证明、普通话证书等相关国内证书,这无疑让“洋”证书陷入了尴尬的处境。

  “洋”证书

  种类繁多 难分辨

  在招聘现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胡雪涛说,他们在招聘的过程中通常要视具体证件来具体分析。现在海归携带的职业资格证的种类有很多,对于这种资格证书,他们在辨别的时候,会去了解资格证书背后的具体情况。但国内企业目前还没有能力对国外所有的证书进行一一认证。

  在招聘现场也有人力主管表示,不少海归带回了国外的资格证书,但是人力资源部在最终面试环节时,还需要仔细地去考查证书获得的方式。现在国外的证书一般通过考、评两种方式来获得。考取的国外资格证书,在海归求职时相对具有含金量。

  “洋”证书

  需与“土”证书相结合

  有着6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徐涛说:“大部分国企与事业单位,对待国外的资格考试是认可的,但是并不作为升迁与就业的衡量标准。”

  对于国外证书,金杜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主管丁琦说:“国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比如你通过了美国的司法考试也叫律师考试,回国后也只能作为你求职的一个加分,但不能通用。海归若想以后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则必须通过我国每年9月份的司法考试,取得相关证书后,才能正式入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刘力认为,留学生在考取国外的资格证书时,应该先做好规划,再有选择地投身到职业资格考试当中。“学生在一开始要明确,今后要不要在国内发展。如果你考取了国外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你打算回国发展,那么国外法律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一定适合我们国内的具体情况。像国内的一些金融、审计等方面的工作,其中涉及到一些签字等重要的环节,就规定需要持有国内相应的资格证书。即使你拿到了国外的资格证书,在国内的具体行业当中依旧还是要依照国内的规定来办事。”

  “洋”证书

  不等于入职通关证

  悉尼大学留学回来的党正君说:“在这次招聘会上,有不少招聘单位开出了注册会计师优先的招聘条件。但是我现在刚刚毕业,还没有考到注册会计师的证书。在澳大利亚,学生毕业之后,才有资格考试。而国内是在校期间就可以考试。”长期在外求学,使他既不能回国参加国内的考试,又无法在毕业前获取国外考试资格。

  王东是从慕尼黑工业大学毕业回国的海归。当被问到其所从事行业在德国有无资格证时,他说:“我是高中毕业去的德国。一般在获得中学毕业证书后,自己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接受职业培训,然后再到相关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学生实际上是在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接受‘双元’教育,毕业时要通过的是考试证书、培训合格证、职业学校毕业证组成的‘三证合一’的考试。回国就业时只看学位证,工作后若升迁的话,还要重新考国内的相关证书。”

  目前,一些海归在国外考取的证件,若在国内没有认证的话,还需按国内要求重新考证。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许小沫,在面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时候也略显无奈。他说:“我学的是韩语专业,但回国想从事韩国语教学的话,必须要持有教师资格证书。韩国的证书考出来,回到国内也是不匹配的,需要重新考教师资格证。”

  考出的证件可能在应聘时会加分,但是证书并不一定代表着真正的职业能力。刘力认为,留学生在考证期间应科学制定自己的规划,避免考得国外证,归国后还要再花精力、再考试。(张玉 刘岩)

  链接:

  国内已引进的国外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国内已引进的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有:职业韩国语能力证书、银行风险与监管国际证书、国际设施管理证书、电子工程证书、观光旅游证书、酒店管理证书、注册职业采购经理证书、企业行政管理证书、剑桥大学商务管理证书、剑桥大学旅游管理证书、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证书、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企业风险管理师证书、国际财务管理师证书等。

  (来源: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