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海军夜间在深海进行救援“失事”潜艇演练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20日 14:0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潜水员跨越入水进行水下探摸训练。  本报特约记者 邵龙飞摄
潜水员跨越入水进行水下探摸训练。  本报特约记者 邵龙飞摄

  勇敢有没有“刻度”?

  或许,有人会说:无法丈量。然而,勇敢的人却用勇敢的事业作出了回答。

  在天涯海角,有一群勇敢的水下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他们勇于奉献、勇于挑战、勇于超越,舍生忘死、勇闯深海,高标准完成了180余项科学试验、搜救打捞、抢险救灾、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

  “蛟龙”探海,绝非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般浪漫——多少回,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我们并不知晓。我们知道的是,这群水下勇士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中国海军水下作业的精度、速度、深度。

  他们,就是南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

  “差一毫米就是败仗”

  初夏,南中国海,风疾浪高。

  急流涌向船头,南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大队长田东升稳住身体,眼睛紧盯着周围的海域。他知道,如果成功征服这片深海,完成此次救援演练,将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三级援潜能力的国家之一。

  然而,这是一项世界性的军事难题。与大海打了多年交道的田东升清楚地记得:2000年,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沉没在巴伦支海域102米深的海底,俄方先后4次救援都遭失败,最终全艇官兵遇难。

  中国海军要真正走向大洋,这一关非迈过去不可。

  “下潜!”田东升一声令下,潜水员亮出一个胜利的手势,没入水中,向海底潜去,水面上泛起一片气泡。

  定位、援救艇员、充气、上浮……一切都在顺利进行。突然,海上风云突变,海浪越来越高,水流越来越急,船体摇摆达到40多度。拖船拖曳的潜艇在海流中变得越来越沉重,不断增大的阻力使拖缆突然绷断,连同艇艏的拖带“千斤砣”一起坠入大海,失去动力牵引的潜艇不停晃动,情况十分危急!

  潜水员们在波峰浪谷间紧急下潜。然而,断缆海域水深在千米以上,潜流涌动、危机暗伏。强大的海水回流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推开,几番搏斗之后,潜水员王维兵终于靠近了潜艇拖带的连接处。

  深海之中,伸手不见五指,借助工具上的一点微光,插接直径38毫米的钢缆,犹如盲眼穿针,作业难度可想而知。

  缆绳在海流中飘摆摇曳,像一只水母伸出的长长触手。王维兵紧紧牵住缆绳向潜艇靠近,距离接口已不足半米,突然,一股强大的海流冲来,王维兵又被甩到一边。他眼疾手快,一把抓住艇体的凸出物件,手指顿时被撕开一道3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

  海流还在急剧变化,如果不能尽快连接潜艇,后果不堪设想。

  “差一毫米就是败仗!”王维兵强忍着钻心剧痛,镇定下来,继续作业。接近!成功!就在巨大的艇体又要转动的瞬间,王维兵完成了精彩的对接。

  狭路相逢勇者胜!那次实兵演练,他们创造了第一次远海拖带“失事”潜艇、第一次借弱光插接38毫米钢缆、第一次在深海进行夜间潜水作业等3个海军第一。

  “每一秒都是留给对手的机会”

  那一年,南太平洋某海域。我国某型洲际导弹准确命中预定海区,牵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

  一时间,不明国家的侦测船只接踵而至。他们觊觎的宝物,是沉没在这片水下的导弹数据舱。

  担负打捞回收任务的大队官兵驾驶“永兴岛”号远洋打捞救生船,第一时间到达预定海域。然而,用最快的速度打捞,快潜快漂的潜水员,会因大气压力的急速变化,造成心跳剧烈,血压急升,还有可能产生氮麻醉,这又是一次生死考验。

  “每一秒都是留给对手的机会。”受领打捞任务的潜水员刘志友义无反顾,急潜深海。

  5分20秒,一个创纪录的时间,数据舱打捞出水,安全回收。而此时的刘志友却已近虚脱。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