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评微电影《雷锋侠》 红色文化也能“潮”起来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3月05日 16:47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刘 璇
 (自左至右的雷锋影视作品及雷锋扮演者分别为:电视剧《雷锋》,田亮;电影《雷锋之歌》,李世玺;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吴军;电影《雷锋》,董金棠;电影《雷锋在1959》,钟秋;电影《青春雷锋》,胡家华;电影《雷锋的微笑》,万思维。)

  曾有这样一则雷锋事迹: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个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由此引发了雷锋关于学习时间要靠“挤”的心得来。

  当时作为观众的雷锋一定想不到,他牺牲之后的半个世纪以来,一部又一部影视作品把自己作为主角,放到了大荧幕上,更“活”在了老百姓心中。

  电影

  《雷锋》:“70后”记忆中最早的雷锋影像

  这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黑白影片,最早于1965年3月5日开始在全国广大城乡放映。借由该片的上映,全国出现了学雷锋的热潮。

  在这部讲述雷锋生平的故事片中,讲述了许多后来我们熟知的雷锋故事,如去劳动现场做义务劳动、风雨中护送老大娘回家、为灾区捐款、替战友为家里寄钱等等。许多“70后”都是从这部作品中,认识了“雷锋叔叔”这个好榜样的。

  1964年,国家刚刚走出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的阴影,影片《雷锋》中充满着对于新社会新制度的认同、在艰难困苦中与国家和人民共患难的奋斗精神和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每每让观影的人们深受感动。据说,当年毛主席在看这部影片时,听到画外音传来了雷锋的声音:“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您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也不禁潸然泪下。

  《雷锋之歌》:时代色彩最为浓烈

  “朵朵鲜花迎春风,雄鹰展翅亮长空。高高飘扬的红旗下,站起了一个英雄的士兵……”1979年,伴着主题歌《英雄的士兵》的传唱,八一电影制片厂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拍摄的较为完整反映雷锋事迹的影片《雷锋之歌》在全国公映。

  本片延续了电影《雷锋》对助人为乐、勤俭节约、一心为公等雷锋精神的赞美。除此之外,还有着浓烈的阶级斗争色彩。例如影片中讲到:当蒋介石妄图窜犯大陆时,已经是汽车兵的雷锋要求上前线杀敌报仇,经过指导员的教育,他认识到后方工作同样重要,便和同志们一起投入了支援公社修建水库的工作。

  《离开雷锋的日子》:全新视角呼唤雷锋精神

  1997年上映的《离开雷锋的日子》是一部雷锋不是主角但分明又是主角的作品。

  这部影片首次在电影中向人们披露了雷锋牺牲的细节:1962年8月15日,雷锋与乔安山一起执行任务时,乔安山倒车时,意外将在一旁指挥的雷锋撞伤致死。从此,怀着深深愧疚的乔安山在雷锋去世后的30余年里,将战友情变为凝重的深切怀念和义无反顾的无私奉献。

  《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全新叙事视角,以及对现代社会生活里人们道德状况的热切关注和尖锐触碰,使得该片在诸多雷锋影视作品中独树一帜。虽然片名“离开雷锋的日子”带有几分伤感,乔安山学雷锋做好事却遭人非议白眼甚至被冤屈的故事,让人感叹现实的冰冷,但最终好人有好报、志愿者运动涌现的故事结局,还是让人们消除了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该不该坚守雷锋精神的疑惑,内心重生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回归的希望。因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该片被评为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