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士长三天两夜检查作战车辆 “有问题处分我”

2014年02月14日 10: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抬臂,敬礼!

  一级军士长肖长明记不清这是他军旅生涯中第几次向军旗敬礼,但他明白,这将是最后一次。

  1983年入伍的他,在部队已经服役30年,达到士兵服役最高年限,成为2001年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管理规定》以来,第二炮兵某基地第一名退休的士官。

  肖长明所在的“常规导弹第一旅”为他举行了一场欢送仪式,这是该旅第一次为一名老兵专门送别。

  从军三十载,修理工肖长明和“常规导弹第一旅”结下不解之缘:1993年春天,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我国第一支常规导弹部队,也就是后来的“常规导弹第一旅”。肖长明从别的单位调到该旅,从此再也没有挪过窝。

  那时候,车载式导弹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许多人都没见过导弹发射车长什么样子,肖长明也不例外。在一个荒芜的山沟里,他和其他“拓荒者”一起,用松树枝、映山红搭起“创业门”,高举右手宣誓:让中国新型导弹早日腾飞!

  部队组建之初,繁重的战备任务和汽油车不稳定的性能,使机动式武器装备经常成为移不动的“铁疙瘩”。

  一次演练中,部队开赴作战地域,好几辆发射车在路上“趴了窝”。肖长明走一路修一路,回到营区已是深夜。原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整一下,没想到上级紧急作战命令又来了:3天后部队再次出发!

  部队领导不放心装备状况,把肖长明叫到眼前一一交代。责任在肩,肖长明三天两夜没合眼,带着汽车连修理班6名同志把所有车辆全部检查一遍。他向旅领导拍了胸脯保证:“出了问题处分我!”

  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旅领导命令:“睡觉两天,立即执行!”这一睡,雷打不醒,出发时,战友们只好把肖长明抬上军列。

  回顾30年部队生活,严格来讲,退休是肖长明第二次“离队”。

  1994年12月,已经服役12年的肖长明接到转业命令,回到湖南老家。工作还没找好,第二年2月7日,由于部队执行紧急战备任务,一个电话又把他召回老单位。

  当时还没有施行新的《士官管理规定》,肖长明的“身份”成了问题,但他顾不上谈条件,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战备任务中。

  战车轰鸣,发射分队导弹上车,准备出发开赴作战阵地。临行前,梯队首长把肖长明叫到跟前,“你再看看,检查检查。”

  所有的车辆一起发动,肖长明绕场3圈,停留在某辆发射车前,他要求开箱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辆车由于某型线圈损坏,导致转向机发滑,若载弹上路很可能造成“车毁弹亡”,后果不堪设想。

  一场“灾难”化解了,导弹最终拖着火红的尾焰,怒吼着准确命中预定目标。战友们相拥庆祝,肖长明却默默向导弹飞去的方向敬了个庄严的军礼。

  “打仗就要这样的人才,说啥也得留下来!”第二年,旅领导特事特办,向上级机关申请解决了肖长明的编制问题,并为他家属办理了随军手续。就这样,已经脱下军装76天的肖长明,颇具传奇色彩地重新回到部队。

  修理工从事的都是“幕后工作”,这和肖长明低调、内敛的性格相得益彰,少言寡语的他成了定军心的“压舱石”。

  一次,军委首长视察部队前夜,一台野战柴油发电机声音异常。时值深夜,部队又在野外驻训,旅里连夜四处搬救兵。部队修配厂的技师来了,地方修理厂的师傅来了,但谁也拿不定主意。

  肖长明闻讯也匆匆赶到现场,他听了听柴油机的声响,又闻了闻油烟味,将发电机拆开一看,确认是电机铁板贯振引起了轻微拉缸。

  肖长明回过头问旅领导:“这台发电机要连续工作多长时间?”

  “24小时。”

  “没事,36小时都没问题!”

  一语惊四座。“可马虎不得,出了问题谁都担不起!”负责领导心有余悸。

  “怕啥,我用脑袋担保!”肖长明目光里透露着坚定。果然如他所言,第二天一切顺利。这下,大家彻底服气了。

  官兵们知道,肖长明的“绝技”源于他日积月累的苦练。为大国长剑保驾护航30年,肖长明那双油迹斑斑的大手成功修理了上千次“疑难杂症”,练就了“看、摸、听、记”的“绝活儿”:一看废气颜色,就能对故障的性质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一听声音,就能说出“内脏”的运转状态;一摸润滑油的黏度,就知道机件磨损的程度;车上的上百条管路都装在他的脑子里。

  2010年盛夏,戈壁滩上黄沙漫天,导弹旅奉命再次出征。眼看梯队就要装载,可一辆发射车油门拉线断裂。发射车是特种装备,在当地买不到配件,修理工急红了眼。

  肖长明赶来了,从通用装备配件里翻出一根相近型号的节气门拉线,现场加工改造后装上,一踩油门,“铁马”轰鸣,厂家人员拍手叫绝。这次演习,该旅发发命中,第二炮兵诞生首个“百发百中旅”。

  从军三十载,在“创业门”的见证下,该旅武器装备两次换型三次改制,当初的旅领导很多已经成长为将军,旅里的修理力量也由最初的6人修理班壮大为修理营,而48岁的肖长明还是普通一兵,默默地演绎着“战车神医”的故事。

  临行之际,肖长明又一次来到旅史馆,在“创业门”前、在刻有自己名字的导弹发射号手墙下、在一次次重大任务的照片前,他留恋徘徊,这个身材高大的汉子不自觉地扬起了头,努力不让泪水滑落下来。(周献人 刘刚)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