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汽车兵”应金富:把青春献给屯垦事业

2014年05月07日 13: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汽车兵”应金富:把青春献给屯垦事业
图为上世纪60年代,应金富参加汽车培训班时的照片。 李江帆 摄
图为上世纪80年代,应金富和两位徒弟在汽车连的合影。 李江帆 摄
图为应金富老人养成了每天早晨练剑的习惯。 李江帆 摄

  中新网阿拉尔5月7日电(李江帆)1964年,为了满足兵团团场经济发展的运输需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组建了运输连,年轻的应金富从一名钢铁厂动力工转身成了一名卡车司机,在兵团的几十年中,他双手紧握方向盘,一路看到了团场从地窝子到现代化楼房,从坎土曼到现代农业机械的变化。

  从钢铁厂动力工到卡车司机

  1959年,年轻的应金富在老家浙江嵊州一所中专学校学习畜牧业,生活过的平淡但愉快,这年年底他就要中专毕业,接受分配参加工作,但也是在那一年,哥哥的探亲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钢铁厂工作的哥哥回家探亲,自1956年哥哥去新疆参加支边建设,已经三年没见过哥哥的面了,兄弟两个一见面就黏糊在了一起,已经成为钢铁厂生产股长的哥哥向自己的弟弟讲起了兵团的生活。

  “才去了三年,哥哥就成了工人,还靠自己的技术当上了领导,在老家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家里人就让他带着我去看看。”

  浙江世代相传的拼搏精神和闯荡精神,让刚刚完成中专学业的应金富在次年跟随哥哥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当时到厂里,就直接当上了动力工,这一部分主要管的是整个厂子的动力供给,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当时中专学历的人还是很少。”

  时间飞快的跨度到了1964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新中国将生产重点转移到了最基本的农业生产上,“当时的情况是,我们这里的农业生产物资奇缺,尤其是柴油,这是最要命的,没了它团场的一些机械就没法跑,怎么谈生产,我们的运输连就是在那个背景下成立的。”

  1964年,农一师决定关闭钢铁厂,钢铁厂工人分流到各单位继续参加工作,而应金富这批技术工人,也因才施用的到农一师运输营继续参加军垦建设。

  “1964年下半年,我们就跟着教练学习驾驶技术,一辆汽车三个人,我们的教练是上过朝鲜战场的,技术很好。”

  到了1965年年头,农一师自己大规模培养的第一批汽车驾驶员终于可以出师了,应金富作为其中一员兴奋的同时,也倍感压力。

  步步惊心的甘沟和吊死崖路段

  1965年,应金富终于可以亲自驾驶汽车了,但第一次任务还是让他心头一紧,“当时安排去大河沿(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火车站所在地,当时是南疆物资的一个中转站)拉物资,一听就有些懵了,我们才刚刚自己开车没几天,就接到跑长途的任务,还是很紧张的。”

  紧张归紧张,但任务还是要完成,应金富所在的这批学员兵,在一位老驾驶员的带领下,20辆汽车浩浩荡荡的向大河沿进发。

  “当时我们开的是吉斯150(前苏联生产的一种卡车,满载为4吨),这车密封条件差的很,减震几乎没有,开上100km就要下来检修,不然的话,就要抛锚”,应金富介绍说,到大河沿的不到1000公里路程,当时往往两天才能开到。

  相对于较差的车况,让应金富更为紧张的还是那时的路况,“当时的公路大部分是土路,开着车走在路上经常是尘土飞扬,口罩、风镜都是他们的标配,驾驶员的装备和飞行员一样。”

  这个时候,老人跟我们谈起了最让他心悸的甘沟段,甘沟段是南北疆要道G314的“卡脖子”路段,全程70公里,高程介于 1200m~1900m之间,公路沿线地形起伏大,路线布设沿等高线绕沟盘梁布设,在建设之初的那段时间,经常发生崩塌、滑坡、溜滑、落石、泥石流、碎落。

  应金富告诉记者,最让人为难的是,走南疆只有这一条路,不走也得走。如果以往路段是尘土飞扬,那进入甘沟才知道什么叫步步惊心,“当时的公路非常窄,错个车都十分困难,路面很破,到处是坑,特别是那种“搓板路”,连续颠的,五脏六腑都要换个位置,这还不是最惊险的,主要是这里的路很陡,拐弯很急,很考验驾驶员技术,如果一路上不松刹车,刹车极易失灵,一旦失灵,就车毁人亡,我们还开玩笑的叫做‘舒服了’。”

  应金富介绍说,当时为了保证甘沟段的运行安全,司机们通常都要提前打开挡风玻璃开车,戴一个大风镜,裹上大棉衣,开完这一段往往都是现实版的“兵马俑”。

  “没办法呀,为了视线好,这是不得不想的办法”,“当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甘沟段,驾驶员们经常选择凌晨行车的办法,因为车子不行啊,中午行车,车子发动机容易出状况,在这段车子出毛病,那可是要命的事。”在那段时间,凌晨两三点爬甘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在谈及这段经历时,应金富语言诙谐幽默,真是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军垦的勇气。

  “这还不算险的,乌库公路(乌鲁木齐到库车)上有一段叫吊死崖的地方,那才叫险。”那是1971年的冬天,为了赶路程,应金富放弃走大路,选择走乌库公路,同行的还有一位赶去乌鲁木齐的同事,“吊死崖,是在悬崖上凿的一段连接路,也就一两公里长,但十分的险,为啥说它险那,一边是刀削一样的山壁,一边是300多米的深谷,路面也就3米宽,为了安全,当时上边打炮眼的绳子都没卸掉,一连串晃荡着,就因为这一段,司机们一般都选择绕路,我的那位同事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看着看着就脸色发黄,我赶紧停车,掐人中,灌开水,缓了1个多小时才缓过来。”老人一边向我们讲述这段经历,一边用手比划着路况。

  苦中作乐的开车趣事

  相对于甘沟和吊死崖这些惊险的记忆,应金富说,“其实,当驾驶员还是有很多趣事的。”

  1971年元旦,放假休息的应金富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上面说有40个人在阿克苏,要去把人接回来,接到任务我就犯了愁,车子最多只能装20多个人,这咋办,想来想去,我就去机务连借了个拖拉机拖斗,就这样晃晃悠悠的去了阿克苏。”

  这一路上,应金富的发明引来了路人的热议,“这是啥车,还跟火车一样两节节”,边说应金富也不禁笑了起来。

  在成为大家热议焦点的同时,寒冬行车的应金富却有着自己的苦恼,“那时候的车,又没有现在的空调,人在驾驶室里一呼气,挡风玻璃就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冬天的时候车子跑的跟蜗牛一样,一个小时10公里都跑不到。”这样的车速让坐在后面车斗子里的40为乘客大为不满,“冬天天气太冷了,谁都想早点回家。”

  “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修车的喷灯还在,要不然用喷灯喷挡风玻璃试试”,于是一幕边用喷灯边行车的滑稽场面出现了,这种无奈的创举在之后还使用了很多年,那次执行任务回来,应金富的脸上和鼻孔里全是黑黑的,但用他的话说:“能看到大家安稳回家,自己还是很高兴的。”

  多年的辛勤工作,让应金富练就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和修理技术,遇到最难的任务他上,遇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他上,1973年,由于保持多年行车安全和任务完成准时高效,应金富荣获了一次个人三等功,就在那次授功大会上,刚刚别上大红花准备上台发言的应金富又接到了任务,“一辆团里到上海大修的车子,在库尔勒出故障了,要派一名技术过关的驾驶员去把车子接回了”,于是,大红花还没来得及摘的应金富,又踏上了抢修车辆任务的路上……

  闲不下来的老军垦

  如今,应金富和很多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战友一样,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儿子和女儿也在他的要求下,最终留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正应了那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年轻人一定要有股拼劲,我们刚到运输营的时候,一个老驾驶员为了激励我们,就天天说我们这不行那不行,我们不服气,晚上就点着煤油灯去琢磨、去练习,终于有一天他的车坏了还得要我们去修,我一直是这么做的。”

  退休后的应金富一直没闲下来,年轻时候形成的那股韧劲越来越强,2005年,他和几个老伙计一起成立了老年门球队,又当教练又当裁判,两年后的2007年,他和他的队伍获得了一师老年运动会门球前三甲。

  最近,老人有迷上了太极剑,每天早上8点钟他准时起床,放着音乐在房子里勤加练习,“今年,我们的健身队要得冠军”,老人信心满满的说道。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