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度国防工业被批:与军事强国差距越来越大

2014年07月23日 1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23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近年来印度一直投入巨资实施雄心勃勃的国防计划,但外媒分析指出,印度国有军工行业严重低效甚至无效,而且对于国防需求缺乏全面且长期的评估,使得印度与军事强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印度军队的规模全球第四,同时也是国防支出最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维护其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印度一直在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现代化其大部分苏联时期的武器装备,并为此投入几十亿美元研发尖端军事技术。

  与拓宽战略眼光相一致,印度军事装备的采购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采购传统的陆基系统转变为采购武力投送装备,如空中加油机和远程导弹。印度一直忙于建设海外军事设施,巡逻印度洋以打击海盗和保护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表示出新的军事兴趣。然而,上述大多数事件都发生在印度国防工业对国外依赖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的背景下。

  未来7年,印度武器装备进口费用预计将达到1300亿美元,而同期从本土采购武器的费用可能约1100亿美元。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曾许诺其武器装备的国产化比例将从当时的30%提高至2005年的70%。然而,时至今日,超过70%的武器装备依靠从国外进口。

  目前,印度每年进口的武器装备价值超过80亿美元,而印度国有军工行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严重低效,无效,甚至是失效。

  由于缺乏责任感,印度国防研发组织(DRDO)表现始终一团糟。印度军队还没有可靠实用国防研发组织研制的武器装备的经验。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印度的国防预算投入很高,但却没有研制出高质量的武器装备。印度自行研制的大部分重要武器项目要么无法如期完成研制工作,要么严重超支。

  印度国防工业一直没有成功吸引到外国直接投资,自从2001年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国防工业领域至今,印度仅吸引了4.94亿美元,而这在印度所有领域中是最低的。

  此前,印度政府试图将外国直接投资比例从26%增加到49%,但时任国防部长A.K 安东尼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长远来看,这将导致印度过分依赖外国公司,并且容易受海外投资公司所在国家政策的影响。

  对于一个重要武器系统从国外采购的国家而言,安东尼的观点非常奇怪。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在任期内安东尼不希望出现重大的问题(而这也是他任期内政府的执政理念),使他成为印度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国防部长。他既没有促成武器装备采购透明化,也没有提供国防规划的战略方向。

  印度迫切需要通过提高私营企业的参与度,以加强其薄弱的国防制造工业基础。这可以通过提高国防领域外国直接投资比例上限,以及鼓励印度本土防务公司和外国防务公司之间组建合资企业来实现。

  印度的现代化计划和防务公司渴望进军新市场将是推动上述改革的动力之一。如果印度希望从西方国家军贸市场中获得武器装备需要改变繁琐的官僚程序。

  由于印度政府中一些机构的利益根深蒂固,改革的进程一直很缓慢,因此他们不可能改变政策。不过,印度政府会承受来自西方工业界对于合同过程缓慢繁琐的反对等形式的外部压力。美国和欧洲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他们想向印度销售武器,但需要仍受目前的程序。甚至,有些国家已决定不向印度出口武器。

  对于那些想要在印度建立武器工厂进而为全球军贸市场提供服务的外国武器制造商而言,印度肯定是极具吸引力的目标国家。如此一来,高科技将进入印度,并将在多个领域间产生连锁反应。

  即使将外国直接投资比例提高到49%,对全球投资者来说也不够丰厚。为此,莫迪政府可能必须改变游戏规则,这不仅提高了印度在全球投资者眼中的信誉,也会鼓励印度私营部门更充分地参与到国防领域中来。

  对于这一点,在印度必须显示国内的政治领导能力。多年来,印度政府并没有显示出治理国防政策无力的政治意愿,这使印度的崛起离军事强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印度一直没有针对安全环境的长远战略评审,也没有明确的整体国防战略。对印度政府而言,挑战是如何圈定其所需的武器装备,以及通过深化改革其国内军工制造业如何打造国防工业。由于对国家的国防需求缺乏全面且长期的评估,印度国防采办的真正需求将依然很不透明。而印度崛起为一支重要的全球性力量将只是存在可能性。 (于经纬)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