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海舰队部队开展“铭记甲午耻、践行强军梦”活动

2014年07月25日 1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威海7月25日电 (王庆厚 张腾飞)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于此,十余艘战舰葬身海底,数千名将士埋骨大海。从此,刘公岛——中国第一支海军的建军之地,变成了甲午战争黄海海战的终结之地、北洋海军的忠骨屈辱之地。

  120年后,北海舰队组织某水警区和某训练基地四大队的400余名官兵走进刘公岛,开展“铭记甲午耻、践行强军梦”水兵集体宣誓签名活动,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唱的是忧患,鸣的是警钟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打响,标志着甲午战争爆发,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20年后的今天,刘公岛上空乌云密布,伴随着阵阵大风,下起了大雨。

  上午8时整,400余名官兵身着洁白的军装,肃立在陈列馆广场“海魂”雕塑前,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浑昂扬、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的旋律,响彻在刘公岛上空。

  “在甲午故地,在丰岛海战爆发日,组织官兵唱国歌,不同寻常,可以进一步强化官兵的忧患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北海舰队某水警区政委董振玉对记者说。

  8时05分,停靠在铁码头、悬挂满旗的某水警区任丘艇和伊川艇,同时拉响汽笛。官兵们在舰艇甲板上站泊,陈列馆广场的400余名官兵脱帽肃立,垂首向北洋水师的将士默哀。

  120秒低沉、刺耳的汽笛声,短暂又漫长,如同警钟,撞击着每一名官兵的心灵,仿佛是甲午将士的呐喊,警示着当代海军官兵:勿忘国耻,固我海权,强我海防!

  铁码头1889年施工,两年后竣工,位于北洋海军提督署西侧海中。北洋海军成军时,拥有舰船25艘,大部分停靠在这里。当时码头周围,旌旗林立,威风凛凛。日军占领刘公岛后,想拆掉铁码头,清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与日军多方交涉,才把铁码头保留下来。

  鸣笛、默哀结束后,广场响起低缓的《献花曲》,8名礼仪兵抬着4个花篮,缓步迈向“海魂”雕塑台。

  宣的是梦想,签的是使命

  1997年,刘公岛被中宣部列入“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多年来,这里成了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海防教育和海洋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沿着历经百年的青石板路,官兵们拾阶而上,经过北洋提督署北山岗,来到巍峨的北洋海军忠魂碑两侧肃立,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牢记历史,聚力强军,维护海权,圆梦海疆。”

  忠魂碑为1988年威海市政府为纪念清代北洋海军成军100周年而建,碑呈六棱形,高30米。它犹如一柄刺向蓝天的利剑,忠魂碑下方的浮雕和碑文记述了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悲歌一曲,全军覆没的经过。官兵们依次瞻仰后,陷入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深思考之中。

  紧接着,10名官兵托举起30米长、写有“铭记甲午耻、践行强军梦”10个白色大字的横幅,400多名官兵依次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记者看到,某勤务船中队外港信号台台长、上士李宁在签名时,一笔一划写得特别慢,非常工整认真。

  李宁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入伍10年来,一直在刘公岛服役,类似的纪念活动参加了数十次,也多次在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但唯独这次纪念活动最让他刻骨铭心:“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我感觉这次签名,签的不仅是自己的名字,签的更是一名共和国水兵的使命和责任。”

  观的是伤痛,思的是担当

  上午9时许,官兵们神情庄重地来到甲午战争陈列馆参观。走进馆内,用电光声控等现代化技术演示的丰岛海战、黄海大战、刘公岛保卫战等系列战役,将官兵们带到了那个风急云骤、惊涛骇浪的年代。通过参观,大家感到尽管那时朝廷腐败、国穷军弱,但北洋海军将士面对虎狼之敌,卫土守疆,人人斗志昂扬,视死如归。

  参观完陈列馆,大家又走进博物馆,系统全面地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始末。馆内珍藏的1000多幅甲午战争历史照片和300多件舰船文物,再一次把官兵们带到了那个惨痛的历史记忆中。

  “这两座是什么炮?”某大队中士枪炮兵刘大帅,指着两座锈迹斑驳的炮管询问讲解员。

  “这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济远舰前双主炮,1986年打捞出水,产于德国克虏伯公司,也是目前全世界仅存的两座舰用克虏伯炮。”

  官兵们站在“济远”舰铁锚前,久久不愿离去,依稀看到了烽火连天的甲午风云和曾经的忧伤,看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海之中,中日海军激战正酣,英雄邓世昌随“致远”舰一起冲向敌舰……

  刘公岛上共有提督衙门、水师学堂、炮台等28处水师旧址。每参观一处饱经风霜的遗迹,官兵们的精神就经历一次洗礼。(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