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刊文谈改革:“铁腕”不可少 但易留“硬伤”

2014年08月26日 08:4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也。”《孙子兵法》中的这段名言,道出了策略运用的一个重要法则:采取间接的方法、迂回的方式,往往能以最小阻力达成最大的预期。

  实践表明,战争的阻力主要来自敌方,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己方。改革是对既得利益的打破、已有模式的解构,因而不可能一呼百应、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种种挑战甚至刁难。面对这种情况,诚如专家所言:军事改革本来就是“铁腕事业”,靠“铁腕”强力推动必不可少。1960年走马上任的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制订并推行“规划、计划与预算系统”,以“照此办理、否则走人”的强人姿态,保证了该计划的贯彻执行。数年前,美国另一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推动军事转型,同样采用“不换脑筋就换人”的铁人手腕,才使转型规划见到了雏形。然而,这两位国防部长带来的“遗憾”也值得深思。麦克纳马拉的改革因忽视对人的精神因素的提升,为后来的越战埋下了失败伏笔。拉姆斯菲尔德的改革因过于冒进和理想化,最后有不少被继任者推倒重来。

  由此可见,破解改革阻力,“铁腕”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硬度”,但也容易留下“硬伤”,它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民意理解与支持。曾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尽管抱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情和决心,结果却无疾而终。他的失败,不是因为改革的方向不对头,而是改革的方法有问题。在没有凝聚共识之前就强力推行改革,以致引来反弹。

  “社会从未打算欣然接受任何发明”,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感慨。改革恐怕更是如此。那么爱迪生如何让社会欣然接受自己的发明呢?他颇费了一番心思,而且很讲究方式方法。爱迪生推广电时,最大的阻力是煤气。因为当时照明都是用煤气,电发明以后对煤气是很大的挑战。爱迪生害怕那些搞煤气的企业联手反对他,所以宣传说电的照明只比煤气亮那么一点点。此举既降低了推广电的阻力,也使用电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最终取代了煤气。如果爱迪生一开始就说:电是革命性的,我发明的这个电使用以后你们煤气就完蛋了。那估计他的阻力就会大得多,也很难成功。

  古人说:“求忌直也,曲之乃得。”许多事有时用直接方法去办,不如用间接的方法绕一下办得好。“绕”的目的之一,就是化解反对的力量、减少前行的阻力。改革有时也是妥协的产物,这种妥协,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为了退一步、进两步。所谓改革的共识,实质上就是通过彼此互动、互让,形成一个让大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军队素来以严格执行命令而著称,素来强调“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但“理解了”与“不理解”,“自觉性”与“强制性”,在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上毕竟有所不同。我们推进改革,要在重视搞好动员教育的同时,在方式方法上多开拓一下思路,多讲求一些沟通和变通,进而让广大官兵在“心的点头”中自愿投身到改革实践之中。这看起来虽然慢了点,实际却可能步入了改革的快车道。(庄振华 于少燕)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