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人77年前目睹日舰被厦门大炮击沉 史学界有争议

2014年09月16日 11:39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王倚门老人为记者指引沉船海面。

  “起火的船慢慢倾斜,大部分船体沉入海中,露出水面的部分还在燃烧,燃烧了一两天后才完全葬身大海。大炼钢时期,我们村里人就去拆军舰,我们坐着大木船到沉船地点,潜下水去,把大炮和舰墙都拆了。”——王倚门

  2014年9月11日,龙海深垵湾,海面波澜不惊,目之所及,厦门岛、浯屿岛、大担岛尽收眼里。91岁老人王倚门站在岸边小山包上,伸手指向东南海面对记者说,14岁那年,他曾亲眼看到一艘悬挂彩条太阳旗、装有火炮的日本军舰在这一海域燃烧后沉没。

  1937年9月3日,3艘日本军舰进犯厦门,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拦腰击中日军“若竹号”驱逐舰。“若竹号”受重创后到哪里去了?是被击沉在厦门附近海域,还是被拖回日本军事基地?近年来,史学界为“击沉说”和“击伤说”争论不休。

  日前,本报记者和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胡汉辉一同前往漳州龙海,采访到当年沉船事件的目击者王倚门老人。2008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曾根据王倚门的指引,探测确认了海面下有沉船残骸,不过,这一船体是否为胡里山炮台所击中的“若竹号”,有待沉船打捞起来后进一步考证。

  【记者探访】

  在龙海深沃村找到王倚门老人

  寻找王倚门老人的过程,比我们原先预想的要顺利得多。9月11日,记者驱车前往龙海深沃村,同车的还有曾任厦门市文化局局长的彭一万和曾任胡里山炮台管理处主任的胡汉辉。

  记者一行先到村里的老人协会,不料,大门紧锁。又向村里的一些农妇打听“王倚门”,农妇们摇摇头说,没听过这个名字。这时,胡汉辉掏出一本书,书上有一张彩色照片,那是2008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龙海深垵湾探测沉船遗址时,王倚门为考古队指路的画面。“没错,这个老人是我们村的,还健在!”一位扛着锄头的农妇看到照片后说。所有人既兴奋又激动,在她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找到了王倚门家。

  眼前的王倚门,已经是91岁的高龄老人,满脸沧桑,却精神矍铄。她的孙女说,老人以前身体更好,今年生了一场病过后,就大不如前了。

  【老人回忆】

  日舰燃烧后完全葬身大海

  王倚门用闽南话回忆起目击沉船的经过。

  他说,1937年9月的一天,他正和其他村民在海边做杂工,看见三四艘日本军舰朝厦门岛开去。不一会儿,就听见海上传来隆隆炮声,村民们吓得都躲起来。直到当天下午三四点,炮声消失,大家才敢跑到附近的小山头上看。

  他们看到,海面上两艘日本军舰中间夹着一艘起火的军舰试图冲上沙滩,起火的军舰上有彩条太阳旗和火炮。胡汉辉补充说,这是日本军舰想冲滩自救,但以失败告终。

  “后来另外两艘军舰开走了,起火的军舰慢慢倾斜,大部分船体沉入海中,露出水面的部分还在燃烧。”王倚门说,当天,从浯屿岛方向开来两艘日军的小快艇,接走了沉船上的伤员和士兵,军舰燃烧了一两天后才完全葬身大海。

  王倚门还提到,自己不仅看到军舰沉没,并参与拆过这艘军舰。“大炼钢时期,我们村里人坐着大木船到沉船地点,潜下水去,把军舰上的大炮和舰墙都拆了,当时我们没有拆船技术,还去福州请人来帮忙,总共拆了两百担左右。”

  【专家考证】

  确定老人指的地方有沉船残骸

  胡汉辉介绍,2002年,他在日本国家档案馆找到1937年入侵厦门海域的日本驱逐舰材料,看到一幅照片里,一艘日舰在厦门海域被炮击中,燃起大火,但日方不允许照片外流。之后,胡汉辉又在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的特藏部里,找到《香港工商日报》、《南华日报》、《星中日报》等旧报纸,这些报纸在1937年9月4日至20日期间,先后报道了胡里山炮台炮击日本军舰一事,所用字眼均为“击沉”。

  掌握这些史料后,2004年,胡里山炮台管理处开始向福建省文物厅打报告,请求开展水下探测,寻找“若竹号”残骸,福建省文物厅又将此事报告到国家部委。

  2008年9月7日,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派出考古队,携带各种设备来到龙海深垵湾进行探测。连续两天毫无进展,队员们垂头丧气,几近放弃。此时,胡里山炮台管理处有一位员工说,他们村里有一个老人叫王倚门,曾目击沉船经过。考古队马上把老人请到探测现场。

  “老人一到,就说你们找的地方错了。考古队员按着老人所指的地方重新下水,很快就有发现了。”胡汉辉说,考古人员在水下发现了沉船残骸,从船上掰下一块金属片,还画出了沉船的横向肋骨。

  记者看到一份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2008年9月出具的调查概况报告。报告上说,“经过这次调查,可以证实深沃村村民提供的关于此处有沉船的情况基本属实,该沉船基本只残存部分船舷板和肋骨,但龙骨可能保存较好,已经全部沉入近岸的泥沙中。”报告上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聘请专业沉船打捞机构来打捞。胡汉辉说,如果沉船能够打捞起来,展示在胡里山炮台,会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意义的文物,但受经费所限,迟迟未能打捞。

  【链接】

  专家建议:

  保护岸边地貌 尽快打捞沉船

  在王倚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海边。老人说,当年他所站的小山包已经被挖掘机移平。记者看到,这里正进行移山填海工程,一台台大型挖掘机轰轰作业,青山面目全非,黄土飞扬。

  2008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报告中就曾建议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对该地点的填土工程,以待下一步的保护、打捞措施”。

  6年过去了,沉船不但没有被打捞起来,岸边地貌却因开发工程而变得更加复杂。

  看到这一场景,在场的文史专家彭一万痛心地说,再不打捞,沉船恐怕会被黄泥完全覆盖,永无重见天日之时。彭一万表示,他会找机会向厦门和漳州两地的有关部门提出打捞建议。(记者 吴海奎 见习记者 卫琳)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