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中东或爆发核武竞赛 俄罗斯会推波助澜

2014年12月05日 13:25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11月30日发表美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翰·博尔顿的一篇文章,题为《伊朗寻求“伊斯兰弹”将引来效仿者》,全文编译如下:

  伊朗核计划的前景一直是在维也纳展开的紧张谈判的焦点,这理所当然,但由此产生的其他重大影响远非仅限于德黑兰。由于奥巴马总统作出了许多让步,伊朗受益匪浅,尤其是本国政权及其广泛核活动的合法性得到提升。

  既然谈判“最后期限”已延至2015年6月,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奥巴马的伊朗政策在全球产生的广泛影响。其他心怀核野心的国家一直在密切关注伊朗核谈判,并相应得出结论、制订计划。不久,伊朗核谈判产生的广泛涟漪效应将通过两个途径显现出来。

  首先,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等伊朗近邻几乎肯定会加快自己的核活动,沿着一条生产核武器的明确道路走下去。其次,6年来得以自行其是(并在武器化和弹道导弹研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的朝鲜显然发现华盛顿是个软弱无力的谈判对象,并将试图像现在的德黑兰那样获得许多好处。

  长期以来,中东流行的观点认为,如果伊朗生产出可使用的核武器,其他国家将会纷纷效仿。正如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09年所言,“一个拥有武器运载系统技术与核武器能力的伊朗将会在中东乃至广大地区引发军备竞赛”。沙特阿拉伯会首先行动起来。其实,鉴于现有的巴基斯坦核弹头,沙特人也许早就有了“选项”。这意味着利雅得无需建造自己的核武器,它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核国家。埃及和土耳其将会落后很多,但这两个国家已作出初步努力,如2013年开罗与莫斯科达成的核协议等。

  在以色列没有进行此前曾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实施的那种军事打击的情况下,伊朗走武器化道路现在看来只是该国时间表中的一个事项。因此,潜在扩散者都不想坐等伊朗进行核试验来证明核装置的存在。这些地区大国将几乎毫无疑问地断定,伊朗一旦实现核武器化,自己也拥有威慑力量是唯一适当的回应措施。由于华盛顿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核计划,这些国家有可能迅速采取行动。它们肯定不会只依靠美国的口头保证。鉴于奥巴马在伊朗问题上作出的承诺毫无意义,其他潜在核扩散国自然不会在细枝末节上费心。

  由于已经进行了3次核装置试验,朝鲜的情况显然截然不同。尽管白宫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未寻求与平壤达成核协议(美国一直寻求与德黑兰达成核协议),但朝鲜的核威胁不断增大。朝鲜的弹道导弹计划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进展很快。驻韩美军司令柯蒂斯·斯卡帕罗蒂今年10月表示,朝鲜现在已经具备将核装置小型化并搭载在导弹上的能力。

  平壤可以根据伊朗取得的成功迅速断定,奥巴马剩下的两年任期是与华盛顿达成核协议的最有利时机。由于曾两次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查人员(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朝鲜可能采取主动,再次允许IAEA核查人员进入位于宁边的已知核设施。当然,由于朝鲜正在实施的与核武器有关的计划中,每件重要物品无疑都妥善地隐藏在远离宁边的地方,平壤面临的风险可以管控。鉴于奥巴马政府的谈判人员容易上当受骗,朝鲜若提出倡议有可能得到满意结果。

  也有一些额外的消极后果。除了与埃及达成协议外,俄罗斯还在2014年与伊朗签订了一项新建8个核反应堆的重大商业协议(布什尔核设施已投入运行)。继续在中东和其他地区展开销售前景诱人。此外,俄罗斯还允许(或鼓励)本国公民“以个人身份”受聘于潜在扩散者,担任核武及弹道导弹专家。由于采取了这种策略,莫斯科得以逃避责任,也不用承担后果。但世界性的核扩散模式却就此形成。尽管A·Q·汗的核浓缩生意已于2004年戛然而止,但其他企业家可能会合乎逻辑地断定,未来几年有关方面对核技术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最后,奥巴马政府造成的严重损失不易弥补。一个扩散者一旦跨过关键门槛便再也无法走回头路,除非作出放弃寻求核武器的战略决定。尽管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如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的南非),但通常需要进行政权更迭,这样新政府才有改弦易辙的勇气和政治空间。因此,奥巴马危险的核遗产将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其继任者修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事项,这无疑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