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人坚守烈士跳崖纪念碑50年 趴石上不让炸山(图)

2015年04月08日 10:13 来源:中国国防报  参与互动()
老人坚守烈士跳崖纪念碑50年趴石上不让炸山(图)
张爱华正在清除纪念碑周围杂草。孙明江摄

  清明节前夕,在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天台山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位老人正缓慢走着。老人叫张爱华,今年75岁。她领着笔者和县人武部的同志上山,去瞻仰一座烈士纪念碑。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西征,鸡公寨因地势险要,山洞众多,成为游击队员的主要落脚地。鄂豫皖特委光山县弦南区第四乡妇联主席、潘家湾党支部书记晏春山被捕后,不屈不挠,为保护游击队员,引敌人至鸡公寨山顶,自己纵身跳崖,葬身山谷。

  张爱华就是山下湾店村人。从1964年起,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和丈夫一起上山来看看,看看上山的路是否通畅,看看洞口的石头是否还在,看看烈士跳崖纪念碑是否安好,50年来,从未间断。

  张爱华一边给我们讲述,一边带领我们前行。5分钟后,小路不见了,在大家眼前的这条通往山上的路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许多石坡陡峭光滑,需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倘若脚下打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下了山。很难想象,这是一个75岁的老人经常走的路。而这些山路都是他和老伴一刀一刀砍出来的,若不是经常来,这些山路早就被灌木杂草所覆盖。

  40分钟后,我们到达山顶。山顶中间矗立着“晏春山烈士纪念碑”,一侧则是晏春山烈士跳崖的绝壁。张爱华手指另一处山坳:“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洞。”她说,“曾有人想在那里开山取石,我趴在那里,死活不离开,他们这才没炸成……”说到这里,老人一脸肃穆。

  上山、下山,下山、上山,岁月更替,这已经成为张爱华的习惯。她担心红军洞上的岩石被人开采,隐秘的洞群遭到破坏,游击队员们找不到自己的“家”,所以要上山;她担心烈士纪念碑被雨水冲倒,那些生动的故事会逐渐消失,烈士的名字会被人遗忘,所以要上山。上山,成了一份牵挂,一份责任。50年,就这样从青丝走到了白发。

  从1981年起,张爱华开始担任县文物局的义务文物保护员,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但她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寒来暑往,她累计行程一万多里,制止各种损坏革命文物旧址行为20多次,到八一希望小学做报告10多场。2012年,张爱华被河南省文物局评为全省优秀文物保护员。

  在一篇日记里,张爱华说:“这辈子几乎没有走出这个村庄和这座山,舍不得离开一天,在我的眼里,这里是世上最美的风景。”青山不语,精神不老。(胡巨成 本报特约通讯员 孙明江)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