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新构型旋翼飞行器模型试验技术迈上新台阶

2015年07月23日 11:26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

  “一年来,我们凝聚团队力量,激发昂扬斗志,型号科研再创新佳绩。” 这是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今年职代会报告中的一句话。自开展创先争优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直升机所党委一直致力于“创建一流团队、培养一流员工”,塑造团队价值观,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协同意识,扎扎实实的团队建设为完成日益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升每个人的专业能力

  导师带徒制度是直升机所专业能力建设途径之一,根据这项制度,每名新员工一走上工作岗位即有一个导师帮助他开展工作,指导他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本科毕业生的培养周期为3年。某研究室设计师李进、李成行师徒的关系很有趣,人们说他们是一对“错位”师徒。当初在大学里,师傅李进是徒弟的大学师弟,徒弟李成行是师傅的上届师兄。李进本科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居然成了硕士李成行的师傅。这对师徒接连获得研究所的“启航优秀师徒”一等奖和景德镇市优秀师徒一等奖。徒弟李成行说:“通过师傅的引领,我得以迅速掌握业务流程工具、熟悉业务部门审签流程,很快在具体型号设计工作中进入角色。”

  员工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本专业技术,还需要进行多领域跨界交流。直升机所把“培训交流”作为专业能力建设的“源头活水”,建立了所内、部门和班组三级培训网络。重点实验室从事预先研究工作,员工们很多大胆、颇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想法都是在一次次思维革新、头脑风暴中产生的。重点实验室有一个技术交流平台——“青年论坛”,研究室每月定期举办两次交流活动。在一次讨论中,大家围绕“提高直升机前飞速度和航程”开展讨论,由年轻人组成的“地效旋翼飞行器”项目团队提出将“地面效应”原理应用到旋翼飞行器的巡航飞行状态,在保留直升机垂直起降飞行的同时提高全机巡航升阻比,并增大速度,降低飞行油耗,加大飞行器航程。这个具有首创性的想法获得干部职工一致支持,后来他们向有关部门成功申报了《新概念地效旋翼飞行器平台技术》项目。今年3月18日,该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的初审,使旋翼飞行器研究领域拓展了一大步。

  塑造每个人的专业精神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源于它的文化,直升机所始终将团队专业文化建设作为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陈斌是航电武器研究室的系统总体设计员,他荣获了本年度所团委评选的“十大优秀青年”,他的体会是,正是在研究室 “能征善战、航电精兵”的专业精神和“精确导航、精准打击、精心配置、精品奉献”的专业文化熏陶下,自己很快融入了团队,迅速成长为一名青年技术骨干。

  陈斌所在的总体系统组的许多员工经常在外跟产、跟飞,留在组内的人员往往承担超负荷的工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主动承担起大量的系统设计和地面试验工作,去年他转战哈尔滨、景德镇、阎良多地进行了长达8个多月的试飞技术保障,把全机组套最多、交联关系最复杂的航电系统故障发生率降到了最低,获得总师、保障团队和试飞员的一致好评。

  直升机所在团队文化建设中,倡导“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在所局域网上,时常能见到关于舞蹈、唱歌、球赛等文体活动以及登山、烧烤、骑行、野炊、钓鱼等户外活动的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直升机所,各研究室以及专业班组更加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以此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团队活力。最近,总体气动研究室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室领导率领技术骨干、青年员工、新员工到昌飞机场参观学习,让还没有见过真机的新员工近距离接触直升机,同时也让老员工开展现场教学。

  团队的力量出自协同

  团队的优势在于相互协作,直升机所在团队建设中不仅重视加强团队内部的优势互补,也重视团队之间的密切协同,把团队意识向设计室与试验室、研究室与机关之间延伸。

  今年初,直升机所三型直升机高寒试飞团队近百人奔赴黑龙江漠河。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高寒气候中,来自设计室、试验室、机关、后勤等各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外场互帮互助、默契配合,圆满地完成了试验任务。科研管理机关的同志俨然现场的“大管家”,把涉密设备的安全管理、行程跟踪、吃住安排、防护用品采购、工作用车等一揽子“杂事”包揽起来,使一线的同志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近期,一则直升机所轴承旋翼研发获阶段性突破的新闻获得大量关注,在这篇几百字的小报道里,却蕴含着直升机所试飞技术室各专业组的汗水。为了能采集到各部件的最佳参数,空测组提前几天在直升机上安装传感器,试飞组提前和飞行员协调试飞任务,遥测通讯组在飞行时实时监控飞机的各项参数,一切看起来如行云流水,但这都是各专业组长期的团结协作造就的效率,是他们多少个黑夜讨论试飞技术书的成果。

  今年4月,倾转旋翼/机身/尾面组合模型气动特性风洞试验的成功标志着直升机所新构型旋翼飞行器模型试验技术迈上了新台阶。据技术负责人黄建萍副总师介绍,该试验源于国家863计划“先进直升机技术”课题,整个试验历经三载,设计室和试验室组成无缝团队,除旋翼动力学、总体技术、强度、旋翼传动、计量等专业的研究室全力投入外,强度试验、综合飞行等专业的试验室也奋战其中。设计员和试验员在试验前期不断协调任务要求,在试验中记录分析试验数据,通过各研究室的大力协同,这项高水准的大型探索性试验终于完美收官。 (林志刚 何欢)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