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两栖战车在俄演练遇险:陷入沼泽 爬坡不怕翻

2016年01月31日 09:56 来源:中国国防报 参与互动 
中国两栖战车和登陆舰在俄演练
中国两栖战车和登陆舰在俄演练。

  近日,我海军陆战队队员跨越几千千米,赴新疆沙漠戈壁,在冰雪覆盖的严寒条件下进行实战化训练,颇为引人注目。而几个月前,还是这支雄师劲旅,曾远赴俄罗斯彼得大帝湾,参加“海上联合-2015(Ⅱ)”中俄海上联合军演。演习中,他们与俄军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陌生地域条件下的联合登陆演习,充分展示了中国海军陆战队过硬的军事素质与良好的军人形象。

  驾驶两栖装甲指挥车,走险棋

  2015年7月19日,接到参加中俄联演的任务,四级军士长李志鹏和中士莫华元这对“老搭档”激动得一宿没睡。他们一个是特级驾驶员,一个是特级车长,该旅参演分队指挥员、副旅长李伯彬点名要李志鹏和莫华元驾驶两栖装甲指挥车。

  “演习时,所有指挥员都坐在咱们车上,千万不能掉链子!”李志鹏和莫华元都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2015年8月23日下午,因台风突然来袭,正靠泊符拉迪沃斯托克休整的中俄双方军舰紧急起航,奔赴演习区域。演习计划提前,气氛骤然变紧。按照预定计划,正式演习前,中俄双方还要进行一次预演。但是上级却通知:“只搞一遍,这就是真正的演习!”

  上午10时,演习正式拉开战幕。台风快要来了,演习海区乌云密布,浊浪滔天。泛水后,李志鹏和莫华元配合默契,驾驶着新型两栖装甲指挥车向岸滩急驰而去。在海上颠簸了近10分钟,终于成功抵滩。

  还来不及喘口气,更大的挑战便接踵而至。抵滩后,李志鹏和莫华元才发现,现地地形与卫星地图差别很大。他俩急,后面指挥方舱内的指挥员更急。但越是关键时刻,平时扎实的训练功底就显现出来。各级指挥员临危不乱,迅速调整进攻部署,指挥各个突击群向预定目标快速发起攻击。

  “不好,底盘托底了!(指车身下陷,车的底盘贴到地面上了———笔者注)”凭借多年的驾驶经验,李志鹏判断自己陷入了沼泽地。

  “李志鹏,快,赶紧退出去,寻找新的路线,必须准时到达××高地!”莫华元也急了,额头上汗珠直冒。形势再急,也不能乱了分寸。李志鹏异常沉着,小心翼翼地打方向,驾驶战车一点点往后挪,同时寻找别的车压过的履带印走。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后,终于驶出沼泽地,来到了××高地的山脚下。先前的路线肯定是行不通了,必须选择一条新路。

  环顾四周杂草丛生,哪里是硬地,哪里是沼泽,根本看不清。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最后,李志鹏决定沿着山腰走,但这绝对是一招“险棋”。行驶在陡峭的山腰上,整个车身都是斜的,随时可能侧翻。坐在车里,莫华元透过潜望镜,只能看到头顶的天。他为李志鹏捏了一把汗,但他更相信自己的“老搭档”。而李志鹏也不负众望,最终安全驾驶指挥车登上山顶,到达预定位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是此时此刻,不论是李志鹏、莫华元,还是方舱内的指挥员都没有心情欣赏异域他乡的壮美风景。因为在克列尔卡角的另一边,俄方的登陆演习也在同步展开……

  下午3时,联合登陆演习圆满结束。得胜归来,官兵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喜悦。然而,上级的通知又不期而至:“全体注意,今天只是预演,明天正式演习!”

  “不管演习什么时候打响,咱们都时刻准备着!”李志鹏和莫华元相视一笑。

中国两栖战车在俄演练。
中国两栖战车在俄演练。

  “中国军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却’二字!”

  海上,军舰列阵,猛烈的“炮火”对“敌”火力点进行覆盖;空中,战鹰掠过,一枚枚“导弹”对“敌”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8月25日,平静的彼得大帝湾顿时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战斗打响后,中方3架直升机紧急飞抵登陆地域后方。随着投放员一声令下,24名陆战队员从舱口鱼贯而出,安全滑降在指定地域,圆满完成空中垂直登陆任务。

  而这看似平常的一滑,却是他们首次在境外立体登陆演习中进行15米粗绳快速滑降。

  “粗绳滑降与细绳滑降有什么区别?”笔者不禁好奇。

  “粗绳滑降完全依靠自身身体,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细绳滑降则有‘8’字环保护,既省力又安全。”该旅两栖侦察队中队长梁秦强介绍,但细绳滑降时,绳索与“8”字环之间会产生摩擦力,降低滑降速度。比如10米滑降,细绳大约需要25秒,粗绳滑降则只需10秒。粗绳滑降大大缩短了投送时间,更贴近实战需要,但是危险系数倍增。

  2015年8月中旬,中方参演编队从青岛向俄罗斯彼得大帝湾进发。对于两栖侦察队的官兵而言,直升机滑降早已是“家常便饭”,但这次是首次使用粗绳在15米高度与俄军同台竞技。作为垂直登陆分队指挥员,梁秦强着实压力不小。

  怎么办?练!练!练!当天夜里,梁秦强就把骨干们召集到一起,开始研究粗绳滑降的训练方法。没有训练场,他们就在坞舱练。梁秦强第一个爬上坞舱顶,把绳子固定好,顺势就滑了下来。由于舱面积水,着地的瞬间脚一滑,差点摔伤。

  “手放置胸前,脚心内扣!”“脚掌落地,弯膝缓冲……”梁秦强带着队员们一点点总结经验,并不断加以改正。而越往深海,风浪越大,军舰也摇摆得越厉害,抓在绳上如同钟摆一般;着陆点由草地变成钢板,又背着几十斤的装具,每次着地都震得脚和膝盖疼;一遍遍反复练习,手套的温度越来越高,不少人手上都烫起了水泡,但没有一个人肯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几天的坞舱滑降训练,队员们都能熟练掌握粗绳滑降的动作要领。

  “中国军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却’二字!”演习当天,战斗警报拉响后,梁秦强只跟队员们说了这么一句。听着尖厉的警报声和螺旋桨的轰鸣声,队员们个个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直升机起飞!”命令传来,梁秦强带领队员快速登机。直升机迅速升空,向预定区域飞去。透过弦窗俯瞰克列尔卡角,并不像卫星地图上看起来那般绵延开阔,而是悬崖峭壁,泥淖遍布。几分钟后,直升机在登陆地域上空悬停,螺旋桨巨大的气流将地面的杂草和沙土卷到空中,大家几乎都睁不开眼。

  “我先下!”梁秦强第一个站到绳索前,深吸一口气,双手于胸前抓紧绳索,两脚心内扣夹绳,“嗖”地一声,就滑出了舱口。紧跟其后,队员们也一一滑了下来。落地之后,他们才发现地上草比人高,而且坑洼不平,碎石满地,不时还有毒蛇穿梭。身处战场,梁秦强丝毫不敢大意,随即带领队员向指定目标搜索前进……

  “中国军人,真是好样的!”看到中方陆战队员的出色表现,俄军同行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与掌声。

中俄联合登陆演练现场
中俄联合登陆演练现场

  是修理工,更是战斗员

  2015年7月的一天,正在修理车间忙碌的李海亮突然接到通知:准备好个人物资,明天到中俄联演集训队报到。使命光荣,任务却格外艰巨。此次演习是该旅首次在境外实施联合登陆演习,装备的技战术性能关乎整个演习成败。面对参演装甲装备多、保障力量有限、维修器材无法补充等诸多压力,作为分队综合保障小组组长,李海亮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装备就像是自己的眼睛,你对它越好,它就越‘听话’!”平日里,李海亮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徒弟”。预先训练阶段,李海亮就带着保障小组和工厂师傅,对参演装备进行了全面保养与检修。

  8月3日,经过半个月精心准备,李海亮与其他9名修理工一起踏上了中俄联演的征途。航渡途中,李海亮也没闲着,平均每3天就要组织1次车辆发动,一旦发现故障苗头,便立即排除。

  “演习中,装备发生故障怎么办?”为探索实战环境下装备伴随保障的新路子,上级领导决定在此次演习中让修理工替换部分载员和步枪手,把保障力量配属到每一辆战车上,提高部队的综合保障能力。

  “李海亮,由你顶替车上的炮手,你能胜任吗?”预演总结讲评会上,李副旅长突然问李海亮。修理工顶替步战车里的步兵还可以,但炮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李海亮略一沉思,斩钉截铁地回答:“行!坚决完成任务!”

  会后,李海亮便找身边的炮手“拜师学艺”,详细了解火炮的性能参数及各个按键功能,并用心记下了多种常用战斗指令。

  8月25日上午,联合登陆演习正式打响。泛水后,一辆辆两栖突击车、步战车向“敌”岸滩直扑而去。身处战位,李海亮顿感血脉喷张,突然有种上战场冲锋杀敌的快感。

  “二炮手注意,准备装填弹药……”“前方目标,射击!”还不等李海亮反应过来,一道道战斗指令就接踵而至。李海亮不敢有丝毫迟疑,按别人教的规范流程认真操作。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李海亮却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从战位上下来,他还有些恍惚,一阵海风吹来,才发现身上的迷彩服早已湿透。说心里话,李海亮不怕死,但是他怕自己听错了战斗指令,或者忘记了操作要领,又或者动作慢了……

  虽然只是临时“客串”,但却把李海亮彻底打醒了。返航途中,李海亮同样没闲着,除了带着保障小组检修车辆外,还拿着小本子追着身边的“神炮手”学习取经。不少人都说他是瞎折腾,但李海亮却说:“我是一名修理工,更是一名战斗员!”(周启青 尚文斌 严家罗)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