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后坦克时代 新型陆军建设向哪里发力?

2016年04月12日 09:1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习主席强调指出,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要求。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从理论上研究透新型陆军发展趋势,明确建设思路,找准发展突破口。

  认清趋势,“后坦克时代”已经来临

  坦克的诞生改变了陆军,“闪击战”取代“堑壕+铁丝网+机枪”理论,改写了陆战,加快了世界陆军装甲机械化进程。那个时代,坦克数质量成为陆军强弱的标志。今天,波涛汹涌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再次改变了陆战形态,“平面线式、层层剥皮”的陆战画上句号,多种力量大空间、立体化角逐,成为现代陆战的独特景观。

  “硬碰硬”已不是有效制胜路径。“火力、机动、防护”是机械化战场的三驾马车;坦克融矛与盾于一体,战场上披坚执锐,攻城拔寨。但信息时代,这种“钢铁碰钢铁”的交战理念已经终结。“小代价、低伤亡”成为现代陆战的目标追求。外军认为,现代战场战术级的重点将转向远程打击。远距离战斗将在未来作战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这些观点一定程度反映出陆战发展趋势。不言而喻,新型陆军建设必须注重向“非接触”要战斗力,通过提升武器装备“远距离”打击能力,使之适应陆战形态演变发展。

  “角色”分明的陆战不会再上演。纵观千百年来的陆战,某一阶段、时期,往往由某一兵种唱主角、担大梁,其原因在于兵种数量少,且作战对手相互间实力悬殊。信息时代,陆军力量多样化快速发展,地面力量、空中力量、新型力量、无形力量遥相辉映,陆军已“五彩斑斓”。现代战场体系博弈、系统较量的特性,决定了陆军诸兵种必须“跳集体舞”,合力击敌。新型陆军必须注重向“多彩”要战斗力,既是一支陆地陆军也是一支飞行化陆军、信息化陆军。

  “组合拳”成为现代陆战之势。新军事革命的快速演变,使传统的海战、空战、陆战界限趋于模糊,军种作战功能进一步兼容与拓展。精彩纷呈的陆战,既需要陆军诸兵种“大合唱”,更离不开与其他军种一道打好组合拳。而“以联制散”的组合拳,是信息时代的典型制胜机理。当前,一些强国军队尝试一体化联合部队建设,目的就是向诸军兵种融合要战斗力。新型陆军建设必须向能够高效融入其他军种求体系之力、打赢之功。

  视野前伸,站在未来勾画新型陆军蓝图

  登上巅峰,才能极目远望。视野“透过了山丘”,打造出的陆军方能在明天的战场上所向披靡。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必须洞察世界军事革命风云,把脉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借助创新打造核心军事能力。创新能力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攻克制约我军建设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坚克难。新型陆军建设发展必须以创新开路,让创新引领陆军弯道超车,成为世界军事革命的领跑者。

  抓住未来陆战设计这个靶标。战争靶标,既是军队建设发展的灯塔,也是检验军队战斗力的天平。和平时期,战争准备的关键是主动设计战争。把未来陆战“在哪打、与谁打、怎样打”研判准了、设计好了,陆军建设发展自然目标清晰,顺风顺水,就能有效牵引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和作战理论发展创新,陆军建设就不会走样变形。新型陆军建设既需要举全军人才之力提出新理论,预先进行陆战设计,也需要通过一波又一波像打仗一样的军演,不断修正完善作战设计,把未来陆战这个靶标画像画实。

  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定位陆军。军队是国家的哨兵,国家梦想有多大,哨兵的责任就应该有多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陆军建设发展必须跟上步伐,把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作为目标定位。要把脉多样化任务需求,谋划陆军建设发展。新型陆军既要能实施捍卫领土完整的局部战争、参加控边固防,也要能担负反恐制乱以及抢险救灾等任务;既要参加国际维和任务,也要以战略存在的方式实施战略威慑。

  聚焦重点,筑牢支撑陆军发展的基石

  新型陆军建设既需要登塔瞭望,站在未来筹划,也需要在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抓住重点,通过点上发力,把拱顶石做实,牵引和支撑陆军快速发展。

  必须下功夫创新作战理论。作战理论是陆军建设发展的牵引工程。作战理论滞后陆军就会气血不足。纵观世界强国军队建设发展,无不将作战理论创新置于军队建设的顶尖位置高度重视,通过提出新概念、新理论,牵引武器装备发展和作战设计。德军的“闪击战”理论,加速了陆军装甲机械化发展步伐;苏军的“大纵深”理论,让大陆军、大陆战走到了巅峰;法军的“气泡”理论,推动了军队一体化建设;印军的“冷启动”理论,催化了军队快速反应能力。目前,我陆军适应战争形态演变、作战方式变革的作战理论远没有完全形成,甚至成为陆军转型发展的瓶颈,亟须聚力突破。一方面,要像重视技术研发一样重视作战理论创新,像重视训练、管理人才一样重视学术人才,解决作战理论创新动力不足和人才匮乏问题。另一方面,要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氛围,激活官兵思想,让广大官兵想研究、善研究,有强烈的学术创新欲望。同时,积极搭建学术平台,鼓励学术争鸣,让难点、热点问题,在广泛、激烈、反复的思想碰撞中,清澈见底,形成共识。

  必须下功夫研发新型装备。信息时代,天候地理条件对作战行动作用的弱化,使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凸显。未来陆战,是核威慑条件下的体系之战,陆军作为一个地面力量要素,只有高度共享整体资源,充分借助整体力量,将信息与火力很好地结合,才能对敌方进行信火一体攻击,在广阔的陆战场纵横驰骋。未来陆战将是多平台的协同作战:空中的“千里眼”大纵深搜集目标信息,实时传送给无人操控的火箭弹或导弹发射平台,实现对敌“非接触”打击;地面数字化隐形战车与空中无人机协同突击,数字化单兵快速抢占控制重要目标;指挥平台实时发出指令,特种兵神出鬼没地在敌腹地对重要目标实施破袭。这是未来陆战的场景,也是新型陆军武器装备发展需要追逐的目标。

  必须下功夫培养指挥人才。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过:“同经济一样,战争将越来越多地使用智力而不是其他的力量。”信息化战争说到底是打科技仗,打知识仗。谁能拥有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取得主动权。新型陆军建设发展必须紧紧扭住指挥人才培养这个根本聚智发力。抓住初级指挥人才这个关键,缺少“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初级指挥人才生成沃土,就成长不出优秀人才,特别是陆军高级人才。把陆军高端人才培养作为战略任务,切实把那些“善打能战”的人才遴选出来。院校特别是指挥院校必须“聚焦学员打仗”建设发展,把培养造就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指挥人才视为第一要务、头号责任,一切教学活动必须牢牢锁定学员“打仗能力”生成组织开展;部队必须让各级军事主官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谋训备战,让本职岗位成为打仗素质生成的“小战场”。

  (王雪平)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