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让榴弹炮“飞”起来!揭秘解放军空骑突击机降旅

2016年07月12日 09:30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方汉 绘

  “垂直保障”助力“空骑劲旅”

  ——第1集团军某旅加速新型作战力量保障转型的调查

  刘 苑 本报记者 朱 达 特约记者 李 勇

  新闻背景

  近年来,第1集团军某旅按照上级部署,展开从传统步兵向空骑快反突击机降力量转型建设试点,铺筑一条陆军地面精兵的“飞天之路”。在加速训练转型的过程中,该旅加强“垂直保障”改革探索,升级保障能力、提高保障实效、拓展保障平台,实现配套保障能力从天而降,后续作战能力就地而生,为部队出色完成重大演训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改革大潮中,陆军部队按照习主席要求,加快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就要不断深化“精起来、飞起来、特起来、联起来”的探索。该旅“垂直保障”的经验,给转型中的陆军部队后勤保障建设带来启示。

  地面作战力量飞上蓝天,保障力量如何实现“跟得上、落得下、保得好、救得下”——

  兵马“插翅”,粮草“先飞”

  “一座野战救护中心从天而降!”盛夏时节,一场机降演练在某海岛展开——佩戴“红十字”袖标的野战卫勤分队队员随战鹰出征,穿越茫茫大海遂行医疗伴随保障任务。

  “准备!离机!”机群飞至任务地域上空后,卫勤分队队员迅速打开舱门,随着一个个包着缓冲垫的战救药材背囊、便携式救护担架背囊、手术床背囊、手术器械背囊顺着机降绳索凌空而下、平稳落地,队员们依次跃出机舱,一座野战救护中心在荒芜海岛拔地而起。

  那年,该旅受命担负向空骑快反突击机降力量转型的改革任务。地面作战力量“飞上蓝天”,保障力量如何实现“跟得上、落得下、保得好、救得下”?

  一副机降手套的研发折射出保障的转型历程。该旅为防止战士手掌被机降绳索磨破,最早使用普通手套防护,结果手套常被磨破,官兵手掌心被磨起水泡。他们买来登山专用手套并添加隔热垫,经过反复攻关研发出专用机降手套,使机降行动顺畅高效。

  兵马“插翅”,粮草“先飞”。寒来暑往,他们紧跟训练任务转型提升垂直保障能力,粮草保障挺进“一树之高”,实现从“地面伴行”向“空中伴飞”“平面保障”向“立体补给”转变——

  让保障器材“飞”起来。他们邀请专家制订各类武器装备和保障物资的“编、携、配”方案,研制弹药箱缓降器、空投油囊、空投水囊、空投减速伞、弹药缓冲衣等多种新型保障器材,打造安全高效的“空中保障通道”。

  让保障人员“飞”起来。该旅为军医、卫生员、炊事员、驾驶员等保障人员列出“能力清单”,将机降、泅渡、射击等实战课目纳入训练,全面提高“先行官”战场环境下的“供、救、运、修”能力。

  让保障方式适应“飞”。针对机降作战后勤保障持续时间长、保障种类多、补给供应难等特点,他们研制出空投集装箱,将军需物资实施模块化、集成式编组,使保障行动与作战过程“无缝链接”。

  机降作战环境复杂、任务多样、需求多变,如何紧盯作战样式创新保障模式——

  兵马“转型”,粮草“升级”

  铁翼飞旋,鹰起鹄落。群山深处,一场夺控“敌”纵深防御要点的机降行动拉开帷幕。

  任务区域地形崎岖复杂,如何确保保障通道畅通无阻?陆航直升机单机弹药物资携行能力有限,机降作战过程中如何持续保障物资?

  保障现场,一台台全地形弹药物资输送车亮相:该车在山地、丛林等复杂环境中通行自如,将物资弹药迅速投送到战场一线,实现持续不间断保障。记者看到,借助折叠式运输助力车、多功能伤员运送车等新型保障装备,机降作战中各保障要素能够随时“拉得出、保得好”。

  随着机降作战任务由“战术配合”向“战役突击”转变,机降作战要素由“单一兵种”向“多元合成”拓展,粮草保障必须同步“升级”。

  该旅先后对药包、担架等43类卫勤保障物资,分别进行高空伞降、中空缓降、低空抛投试验;采用新型编织技术研制机降战术背心,可灵活拆卸组装各种功能模块挂载不同保障器材,满足野战条件下多样化保障需求;为沙地冲锋车更换机降专用轮胎,改进车辆减震系统,确保在机降作战过程中“落地即发力,起步就冲锋”。

  那年,该旅展开首次携重装机降演练。空中,10米高的吊索一头连着战鹰,一头悬吊着反坦克导弹车、榴弹炮等重武器,首次随同机降分队一起从天而降,各作战要素“攥指成拳”联合实施“垂直打击”。他们研制的高强度挂钩、吊运钢索等多种重型武器装备运载投送工具,使炮兵、反坦克分队实现人装结合成建制机降。

  紧盯作战样式变革创新保障模式,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空中“保障铁拳”——

  信息“先行”,拨开“迷雾”

  炎炎夏日,一场机降作战演练在皖东某地展开——只见保障指挥员打开“机降作战保障辅助决策系统”,输入执行机降任务的位置、任务类型和作战人员数量,系统便根据作战任务需要,自动生成武器装备和保障物资配载方案。

  “过去,机降作战分队执行任务携带配载多少物资,全靠指挥员经验。”采访中,旅长厉振彪说,一次,正当某步兵连齐装满员准备登机飞赴任务地域时,却被陆航空中机械师“叫停”——原来,官兵携行物资的重量远超直升机安全载重量。面对机械师“要么减员、要么减装备”的要求,连长一时无所适从。

  在加速空骑快反突击机降力量转型的征程中,该旅深刻意识到:粮草先行,首先要信息先行,必须为保障插上信息化翅膀。他们邀请军地科研院所技术专家合力攻关,研发出机降作战保障辅助决策系统——分队指挥员只要预设任务参数,系统能够一键生成保障方案,打造精确高效的信息化保障平台。

  机降作战部队深入敌后,如何精确高效感知战场保障需求,拨开战场“保障迷雾”?演练中记者看到,该旅为每个机降分队配备一名保障信息传送员——在机降作战过程中,保障信息传送员手持信息终端,负责搜集保障需求和物资消耗情况,并及时将有关保障数据实时传送到保障指挥所,构建起一条条上达指挥所、下达作战一线的“保障信息大动脉”,使战场保障实现“系统互联、信息共享、行动迅捷”。

  编余小议

  “好马”亟须配“好鞍”

  ■高志文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在军事后勤保障史上,马鞍的发明推动了乘骑技术的变革。马鞍发明前,骑手直接骑在马背上,限制了作战能力的发挥。马鞍的出现隔开了人体和马身,保护了马的肋骨和背部,还让骑兵与马更好地结为一体,使骑手在战场上腾出双手搭弓射箭、挥刀舞枪,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

  后勤保障适应作战需要,“粮草”适应“兵马”需要先行、先备,是后勤保障建设的“战场铁律”。随着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传统作战力量加速转型、升级再造,新型作战力量渐次亮相、崭露剑锋,我军演兵场上呈现出策马扬鞭、万马奔腾的崭新图景。“好马”“快马”多了,“脾性”和“胃口”也变了,特别是新型作战力量武器装备科技含量高、性能先进、杀伤力强,被装、物资、油料等保障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好马”亟须配“好鞍”!

  “兵马”日新月异,“粮草”绝不能涛声依旧。“粮草官”如果还抱守那年那月的“粮草经”,用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粮草”保障信息时代的“兵马”,这样的保障“落差”甚至“代差”,难免会造成“脾胃不和”“兵困马乏”,制约甚至迟滞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第1集团军某旅适应部队转型发展需要探索垂直保障新模式,让粮草“飞”起来,是后勤紧跟作战步伐、匹配战场需求的生动实践。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