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侦察兵“小背囊”导致败局:撒落米粒暴露指挥所

2017年02月09日 08:2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侦察兵“小背囊”导致败局:撒落米粒暴露指挥所
瞧,官兵们个个身负背囊进行野营拉练。王昊 摄

  “小背囊”的那些事并不小

  ——第41集团军某团针对“小背囊”的一次大解剖

  本报记者 胡春华 通讯员 龚辉军 周俊谊

  单兵携行具,俗称“小背囊”,是单兵用于携带武器装备和生活用品的装具。作为我军单兵常用装备,除个别军种外,全军有多少士兵就有多少这样的背囊,战备拉动离不了、演习训练离不了、外出执勤离不了、战备点验离不了——

  导致一场败局的“小背囊”被拉响警报

  深冬桂北,天气微寒。

  刚结束了一次对抗演习的陆军第41集团军某团,立即召开全团干部骨干现场会。出乎意料的是,会场地点放着宽敞平坦的空地不用,却改在偏远崎岖、荆棘遍地的红方指挥所旁。会场中央,摆着一个“小背囊”,让远道而来的干部骨干面面相觑。

  会议开始后,导调组简要介绍了演习的情况后,就转入正题,由双方指挥员就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进行互问互答。红方指挥员八连连长吕伟,或许是意识到导调组将会场设到指挥所的用意,直接开门见山:“整场战斗,我方一直在兵力火器、阵地攻夺中占有绝对优势,胜利在望之际,我方指挥所突然被攻陷,实在想不通,我们十分隐蔽的指挥所,蓝方是怎么发现的?”

  只见蓝方指挥员六连连长蒲汀不慌不忙,走到会场中央,提起一个底部有漏洞的“小背囊”说:“就是这个家伙帮了我们的忙!”

  原来,红方派出的侦察分队在潜入蓝方前沿阵地时被觉察,蓝方迅速派出尖刀班实施反侦察。红方侦察兵几经躲闪,消失在密林中。正当蓝方侦察兵准备撤回时,路边土坎处撒落的米粒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米粒的痕迹沿着土坎而上,通往密林深处。蓝方侦察兵判断:这些米粒很可能是红方侦察兵的“小背囊”里洒出来的。在这山高路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还有谁来?蓝方侦察兵寻着这个思路,顺着米粒的痕迹,试探着往前走,越走心里越有底儿。果真,他们摸到了红方的指挥所旁。蓝方侦察兵一阵暗喜,迅速引导炮兵火力,一举摧毁了红方指挥所。

  “小背囊”决定了一场战局。败方没想到,胜方没想到,也让与会的干部骨干“咯噔”一下。他们也许在想,因背囊平时保养不善,造成了一场败仗,太不值得了!

  现场会最后,团领导发了狠话:把全团所有的“小背囊”彻底检查一遍,把“小背囊”遇到的所有问题彻底检讨一遍。

  掀开背囊看内幕 囊里囊外隐情多

  全团官兵闻令而行,一场针对“小背囊”的大解剖动静不小。各营各连自己查,连排之间相互查,机关部门随时查,把全团所有的“小背囊”里里外外捣腾了一遍。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类型一:该带的没有带:阵地攻防缺少工具错失良机

  想起去年那次阵地攻防战,四连连长兰成勇直拍大腿。战斗中,四连一马当先,几乎没有战损,直奔2号高地。导演部规定,谁能夺下这个高地并维持3小时以上的占领状态,谁就能在阵地攻防战中称雄。

  此时,二连也历经一番鏖战,向2号高地开进。

  由于二连相对四连距2号高地较近,率先到达目标区。考虑到连队在之前的战斗中损伤严重,连长王小林边安排人员控制制高点,边命令工兵在对手必经之地上布下密密麻麻的反步兵、反坦克地雷。

  不久,四连也赶到了阵地区域。面对侦察兵报告的大范围雷区,连长兰成勇下令,所有战斗员用爆破筒炸雷、工兵铲排雷。然而,部分战士在战斗出发前为了图省事,没有将工兵铲装进背囊,实际携带率不足六成。

  面对地雷阵,该带的工具却没有带,加上雷区各类地雷数量较多,爆破筒数量有限,四连长急得直跺脚,但他只能望“雷”兴叹。

  四连错失良机,表面上看是少数官兵粗心大意,其实反映出的是实战意识不强、对待背囊的侥幸心理,认为不会用就不用带。这次检查,他们又把这件事抖落出来,大家认识到这一教训是深刻的,“小背囊”里装着战斗力。

  类型二:带上的不会用:自毁了两个尖刀班

  “带的物资如果玩不转,白白浪费时间不说,带来的损失更是惨重!”谈起对背囊物资的使用问题,该团二营营长陈小金深有感触。

  在一次带战术背景的拉练中,二营在通过敌化学武器沾染区时,派出卫勤兵小赵去前方侦毒。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由于迟迟不见回信,焦急等待的陈营长耐不住性子,前去查看。离规定的集结时间不多了,在他的催促下,小赵支支吾吾地指了两条路线。陈营长随即命令两个尖刀班出发。然而,没过多久,导调组传来通报:“两个尖刀班因中毒全体阵亡。”

  全营官兵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劲地责怪卫勤兵,小赵耷拉个脑袋,给大家道歉:我对新配发的侦毒包还不太会用,越急越紧张,一紧张就出错。

  无独有偶,拉练中,刚毕业的排长小林在通往一个集合点时,被一堵高墙拦住了去路,小林对背囊的战斗装具不会用,只好选择绕道走,结果超出规定时限,被判不及格。而随后的老参谋刘帅观察到高墙上立起的一根铁柱,用背囊里的背包绳迅速重叠打结,套住铁柱成功翻越高墙,提前赶到了集合点。

  正反两种结果,让二营官兵切身地感受到,平时加强针对性训练有多重要,不能把战备物资放进背囊就不管不问了,每一件战斗装具都是我们手中的武器。

  类型三:平时不重保养,战时全都抓瞎

  “背囊的东西按标准整好了就不要动,更不要把里面的东西随随便便拿出来用。”这是七连班长、上士老刘对刚下连的新兵们常讲的一句话。

  曾几何时,他下连那会儿,老班长也是这样教他的。背囊里的东西,除了出去驻训,其余时间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没必要动。久而久之,背囊的各种功能逐渐弱化,在基层官兵眼中,它就是一个“道具”,一个装东西的口袋。

  让老刘彻悟的是去年的一次演习。那天深夜,突然接到指令,要求红军预备指挥所立刻转移,当大家好不容易撤收完毕准备出发时,突然发现指挥通信的一个元件不见了。老刘急忙带领两名战士寻找。黑灯瞎火,当他们掏出背囊里的手电筒时,因为长期不用,电量早已流失殆尽;取出战备小包里的火柴,全都受潮点不着。

  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更可怕,当他们耗尽两个多小时找到通信元件时,部队已3次改变行动指令,而一无所知的他们,一头钻进了对手包围圈,当了俘虏。

  谈起这事,刘班长仍很激动:“作为老兵,我没法给新兵交待,惨痛的教训就在眼前,这张脸好像被人抽了几下。我再也不能像老班长带我那样教新兵了。”如今的老刘,对“小背囊”特别在乎,特别留心,他会经常提醒他的新兵:背囊有没有破损的?干粮有没有过期的?火柴有没有受潮的?里边的东西有没有凑数的……

  七连连长张侦庆要求更严厉,他随机抽查、不定期检查那一招,让全连官兵谁都不敢怠慢“小背囊”。检查完了他一定会大声吆喝一句:“小背囊”就是战斗装具,战斗装具就要保持战斗状态。

  类型四:依据岗位和任务需求,带多带少有讲究

  根据岗位和任务需求,“小背囊”最好可增可减,是这次大检查中基层官兵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按照这个团以前的标准,大晴天,雨衣雨布照带不误,单日任务无需宿营的,也要带上单兵睡具,不管是出去驻训,拉练行军,还是执行任务,背囊物资始终一个标准。特别是炊事员、给养员,除同其他战士一样不少外,他们还要背上一整套炊具和部分给养物品。

  一次演练中,部队紧急转移,由于炊事员负重过大,行动迟缓,结果暴露了目标……

  “让背囊轻一点,再轻一点,轻到能满足任务所需最好。”这是大部分基层官兵的企盼。

  战斗装具就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大检查暴露的问题,不仅仅以上四种类型,大大小小的隐情让团领导吃惊不小。客观地讲,该团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可取,但团党委导向明确,大检查就是查摆问题的,问题找够,更要讲透。

  在摸清“小背囊”的底数后,团党委迅速采取措施,属于营连抓不到位的问题,单位出台整改方案;属于个人不自觉的问题,个人列出改进清单,并建立了从团领导到基层班排的层层负责机制。推出的“三个针对”组合拳,拳拳砸在要害处。

  针对背囊物资带多带少的问题,他们结合全团兵种各个专业岗位的特点,剔除了一些重复、不必要的物资,在下达任务时,引导官兵分析任务的时间天数、任务区的气候、环境,对干粮分量、雨衣雨布、单兵睡具、米袋柴火等功能性较强的物资进行针对性增减,并细化具体方案。如,在炎热气候条件下,御寒物资就可以拿出来,增加水和防暑药品的携带量;执行单日任务无需宿营的,单兵睡具也可不带……真正让“小背囊”实现务实高效。

  针对背囊破损、干粮过期、碗筷生锈、火柴受潮、药剂失效等一系列官兵容易忽视的保养问题,由团里业务部门督促营连各级,多查多看多考,定期组织全员全装野外训练,从野外炊事作业到野外宿营生存,让背囊物资得到使用和消耗,返营后及时补充和更新,切实保证背囊物资完整有效。

  特别是针对背囊物资的使用问题,团里明确规定,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奖惩机制,凡因背囊在演训考核中出问题的,相关责任人作出书面检讨,将背囊及物资的完好率纳入连队装备管理的重要指标,机关加大抽查力度,不光检查物资有没有,还要检查能不能用,更要检查会不会用。切实加强针对性训练,对背囊物资的使用训练进行考评,要求人人掌握各类物资的使用方法、多种用途。同时,鼓励官兵们研究、创新物资的新用法、新功能,由作训股验收后向全团推广。

  “其实,背囊的作战功能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在大检查中,不少官兵的探索和尝试还进行了交流。比如背囊肩带上多出的两条带子,上面的塑料卡扣可将作训包组合连接,还可以和背囊盖下的插件配合用于捆绑帐篷和防潮垫。背囊两侧底部的外挂带,还可依据实战需要外挂物品。在需要涉水渡河时,还可将背囊装入防水泅渡外套,几个捆扎在一起做成救生筏。

  该团参谋长周中石告诉记者:“找到了问题的要害,明确了改进的措施,心里都有底了。我们将进一步抓实抓细,把‘小背囊’的多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战斗装具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