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20年换装7成火炮!俄军研发无人版“联盟”自行火炮

2018年11月21日 08:54 来源:参考军事 参与互动 

  2020年换装7成火炮!俄军研发无人版“联盟”自行火炮

  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俄罗斯《消息报》网站11月19日发表了题为《炮火狂飙:俄罗斯炮兵重生记——记者阿列克谢·拉姆对陆军火箭兵和炮兵司令米哈伊尔·马特维耶夫斯基中将访谈录》的报道。

  2020年前,俄罗斯陆军至少70%的火炮将换成最新型号,其中包括向构建无人化炮兵系统迈出第一步的2S35“联盟”-SV自行火炮、“短号”-D1反坦克导弹系统。军方为它们发明了新的射击模式——“火力风暴”,即一门火炮用不同射角射出的多发炮弹同时命中目标(又名:“多发同时弹着”,本网注)的射击模式。俄陆军火箭兵和炮兵司令米哈伊尔·马特维耶夫斯基中将在火箭兵和炮兵节(11月19日)前夕介绍了俄罗斯现代和未来的火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记者问:近年来陆军火箭兵和炮兵的结构有何改变?该兵种目前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们的)主要努力方向是在所有战略方向上完善火箭兵和炮兵的战斗组成并完成其军队组成部分的构建。

  主要发展方向是向侦察-火力体系过渡。该体系由统一的自动化指挥系统指挥。

  如今,陆军火箭兵和炮兵已拥有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部队开始以侦察-打击相结合的方式投入作战以确保对目标的实时打击。这种综合体系包括了侦察和打击装备以及确保这些装备自动运行的现代化指挥系统。与此同时,部队正在最大化压缩“侦察-打击”链路,从而成倍地减少了从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的时间。

  资料图片:参加红场胜利日阅兵的俄军“联盟”-SV自行火炮方队。

  

  

  资料图片:俄军“龙卷风”远火发射瞬间。(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争之神”的新武器

  问:目前有哪些新型和改进型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列装火箭兵和炮兵部队?它们对部队面貌有何改变?

  答:改进型的2S19M2“姆斯塔”-SM现代化自行火炮正在陆续列装部队。系统拥有更高的射速和射击精度。改进型“龙卷风”-G中口径远程多管火箭炮和拥有自动目标瞄准能力的“龙卷风”-S大口径多管火箭炮已成为俄军的骄傲。这些系统的优势在于威力更大、火箭弹种类更多、射击精度更准、射速更高而且射程更远。

  可以有把握地说,目前进入部队服役的国产火箭炮不仅不逊色于外国最现代化的同类产品,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过了它们。

  问:高精度武器是现代战争的大趋势。(这方面)有哪些系统列装部队?是否考虑为普通火炮系统大规模配备高精度弹药?

  答:您说的完全正确。现代军事冲突中各种高精度武器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已达到了80%。与此同时,重点发展的是高精度远程火力打击装备。就俄罗斯而言,最负盛名的便是已入役的“伊斯坎德尔”-M新型战术导弹系统,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与之类似的武器。

  

  

  资料图片:2S35“联盟”-SV自行火炮特写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走上现代化炮兵之路

  问:目前正在为未来炮兵研发哪些新武器?在新型火箭炮系统、反坦克自行火炮及侦察系统方面是否有新的研发项目?

  答:我们近期将完成“联盟”-SV多兵种自行火炮系统的研发工作。该系统已在部队试用,具备创新的“火力风暴”射击模式。该系统是俄炮兵向无人化火炮系统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系统内设无人战斗舱,火炮的射击准备程序是自动完成的,无需人工参与。“草图”营级火炮系统搭配多种底盘的系列型号也进入研制尾声,其中包括可在北极地区使用的型号。

  在多管火箭炮方面,我们正在通过丰富火箭炮弹药种类来扩大不久前入役的“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家族的性能。

  “短号”-D1反坦克导弹系统的列装工作也即将结束,这种导弹能摧毁防护级别很高的装甲目标以及低空飞行目标。它分为轮式和履带式底盘两种版本,分别供陆军和空降兵使用。

  在炮兵侦察装备方面,探测距离更远、坐标确定精度更高的新型雷达系统的研制工作已接近完成。新型“鹰”-AV火力位置侦察雷达和“雏鹳”-M便携雷达的样品已在“军队-2018”国际防务展上亮相。

  问:现代技术对炮兵带来何种改变?无人机使用范围有多广?

  答:现代技术可帮助我们在不增加火炮数量的情况下扩大炮击的突袭规模,从而提高火力毁伤的效果。正如我刚才所说的,炮兵已开始采用“火力风暴”射击模式,而现代化的“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可对射出的炮弹进行分别制导,从而具备可同时打击8个不同目标的能力。

  陆军火箭兵和炮兵在总结近年来的军事冲突经验之后,开始积极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和火力毁伤效果远程实时监控。

  

  95%命中率!俄军2S19火炮北极实弹打靶

  

  

  近日,俄陆军第200摩步旅的2S19自行火炮部队在北极地区举行精确打靶演练,期间还使用了“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叫板美国意味明显,本图集就此解读。图为演练中,俄军2S19自行火炮轮番射击。

  

  

  2S19“姆斯塔-S”(以俄罗斯境内的姆斯塔河命名)152毫米自行火炮,由乌拉尔运输与机械工业设计局于20世纪80年代研发,1988年投产,1989年投入服役,至今仍是俄陆军的现役主力火炮之一。图为外国军迷制作的2S19火炮CG效果图。

  

  

  2S19自行火炮战斗全重42吨,全车长7.15米,全宽3.38米,全高2.99米,搭载一门59倍径2A65型152.4毫米主炮,使用底排弹时,最大射程45千米,使用火箭底排弹时可增至62千米。图为2S19二视图。

  

  

  每辆2S19自行火炮备弹50发,车体前部还配有轻型自动挖壕系统,可在15至20分钟内挖好防护壕。

  

  

  图为2S19的152毫米主炮特写。

  

  

  2K25型“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是苏联(俄罗斯)列装的第一种152毫米激光末制导炮弹,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也可用于消灭敌军坚固工事等。图为防展上展出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

  

  

  图为“红土地”制导炮弹反坦克示意图,作战前,前方观察员会在距离目标区5千米处设置前沿观察哨所,并使用激光照射瞄准器测定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并将相关数据传回后方炮兵阵地,2S19开火后,照射器会持续对目标照射6至15秒,直至炮弹命中目标。

  

  

  图为俄军前沿观察哨所中的激光照射瞄准器。

  

  

  图为2S19自行火炮开火瞬间,可见出膛的炮弹。

  

  

  “红土地”弹头内的激光导引头可搜索直径为1千米的区域。导引头接收到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后,锁定所照射的目标。命中目标前,炮弹会在弹翼操控下变为俯冲弹道飞行,对坦克防护薄弱的顶部实施攻击。图为激光照射器进行前沿照射,辅助炮弹命中示意图。

  

  

  2S19自行火炮开火,发射的“红土地”制导炮弹在激光引导下命中目标动态图。

  

  

  “红土地”制导炮弹准确命中目标视频截图。

  

  

  2S19自行火炮开火,在无人机空中激光照射引导下,精确命中目标动态图。

  

  

  图为无人机进行空中激光照射后,命中目标视频截图。

  

  

  防展上展出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与激光照射器。

  

  

  图为参加2018“胜利日”阅兵彩排的2S19“姆斯塔-S”152毫米自行火炮。

  

  

  图为参加2015年胜利日阅兵的2S19自行火炮。

  

  能打战术核炮弹!俄军重炮云集威慑美军

  

  

  近日,在俄罗斯举行的“陆军-2018”防务展的最后一天,包括2S4重型自行迫击炮、2S7重型自行榴弹炮等多种“大杀器”参加了当天的地面机动展示环节,其中多种火炮具备发射核炮弹能力,颇有威慑美军的节奏。图中由近至远依次为:“龙卷风”300毫米远火、“龙卷风”远火弹药装填车、2S7自行榴弹炮、2S4自行迫击炮及S-300V远程防空导弹发和车。

  

  

  2S4“郁金香”240毫米重型自行迫击炮(左)与2S7“牡丹花”203毫米重型自行榴弹炮(右)同台表演,较为少见。

  

  

  2S7“牡丹花”203毫米重型自行榴弹炮以行军模式开进。

  

  

  2S7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陆军武库中射程最远的自行火炮,绰号“牡丹花”,由位于圣彼得堡的基洛夫兵工厂制造,于1976年投入服役。这种远程火炮装备部队后,显著提升了苏军地面部队的远程压制火力,特别是能向北约部队的战线后方发射战术核炮弹。

  

  

  2S7在使用ZPF-43高爆榴弹时,最大射程可达37.5千米,最高射速可达每分4发;在使用火箭底排弹时,最大射程可达55千米,这一记录远超当时同时期的美军M110自行火炮(射程30千米),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了得的。除常规炮弹外,2S7也可发射战术核炮弹。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3毫米主炮开火时产生的巨大噪音能导致附近未做防护措施的士兵失能,甚至瘫痪,因此2S7每次射击前都会先拉响长达5秒的警报,用于警告附近的士兵和炮手做好防护准备。图为2S7自行火炮开火瞬间。

  

  

  2S4“郁金香”240毫米重型自行迫击炮(近)与2S7“牡丹花”203毫米重型自行榴弹炮(远)协同开进。

  

  

  2S4“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则是当今口径最大的自行迫击炮。图为俄军2S4重型自行迫击炮部队正在发射阵地展开,可见炮管已上仰。

  

  

  2S4可以发射多种炮弹,包括普通高爆榴弹、穿甲弹、化学炮弹,混凝土爆破弹甚至增程战术核炮弹。发射增程核炮弹时的最大射程可达20千米。图为俄军炮兵在吊装3F-864高爆榴弹,每枚重130千克。据称在车臣战争期间,2S4发射的重型炮弹能直接从楼顶穿入地下室,令躲藏在楼内的敌军无一幸免。

  

  

  2S7自行榴弹炮、2S4自行迫击炮及S-300V防空导弹进入发射姿态。

  

  

  首次公开展示的遥控无人坦克,似乎是基于T-90坦克改进而来。

  

  

  2S4“郁金香”240毫米重型自行迫击炮(近)与S-300V远程防空导弹发射车(远)协同开进。

  

  

  “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发射车起竖导弹连续镜头之一。

  

  

  “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发射车起竖导弹连续镜头之二。

  

  

  搭载有双联23毫米防空炮的“防空军卡”。

  

  

  参加地面机动展示的俄军S-300远火、装填车和2S7自行火炮。

  

  

  参加演示的俄军S-300V远程防空导弹发射车。

  

  

  首次公开展示的T-90遥控无人坦克特写图。

  

  

  “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掩护TOS-1喷火坦克推进。

  

  

  “回旋镖”轮式步兵战车。

  

  

  “龙卷风”远火弹药装填车演示如何吊装火箭弹。

  

  

  “龙卷风”远火高仰角起竖发射器,远处背景可见一辆“道尔”自行防空导弹系统。

  

  

  “平台”无人作战机器人。

  

  

  2S25“章鱼-SD”空降自行火炮,配备一门125毫米反坦克炮。

  

  

  “石勒喀河”自行高炮伴随掩护BMP步兵战车推进。

  

  

  BTR-82A轮式战车伴随T-72B3主战坦克协同推进。

  

  

  参加机动展示的T-72改进型主战坦克。

  

  

  加装有防空导弹的改进型“石勒喀河”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掩护BTR-82A轮式战车推进。

  

  

  加装有防空导弹的改进型“石勒喀河”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配备无人炮塔的BMP-2步战车。

  

  天降坦克!俄18吨战车配125毫米大炮

  

  

  图中这辆外形奇特的战车实际是俄空降军装备的2S25“章鱼-SD”轻型空降坦克(或称反坦克歼击车),全重仅18吨,但却配备有一门125毫米滑膛炮,颇有“小车扛大炮”的节奏,本图集就此解读。

  

  

  2S25由俄罗斯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BMD-3空降战车底盘改进而来,设计目标是配备空降军用于消灭敌方主战坦克或重型装甲车。

  

  

  2S25配备一门125毫米2S75滑膛炮,该型火炮是基于著名的2A46系列坦克炮(配备于T-72、T-80和T-90坦克)改进而来,但为适应轻型底盘,改进了后坐系统,是一种低后坐力坦克炮。炮塔下方配有自动装填机,备弹40发,最大射速可达每分7发。图为2S25在水上试射125毫米主炮。

  

  

  2S75火炮还可发射9M119炮射激光制导导弹,其最大破甲厚度为900毫米RHA(均质轧压钢板),可打击4千米外的敌军坦克或直升机。图为9M119炮射导弹资料图。

  

  

  作为一种轻型坦克,2S25车体大量采用铝合金装甲,仅在炮塔部分配备有焊接钢装甲, 战斗全重仅为18吨,十分便于空运。图为伊尔-76运输机空投2S25坦克资料图。

  

  

  图为2S25加装了空降装具后,正在装入伊尔-76运输机。

  

  

  图为已倒车进入伊尔-76货舱的2S25坦克。

  

  

  2S25空降坦克于2005年正式投入服役,但由于俄国防预算紧张,俄空降军仅配备了24辆2S25。尽管数量有限,但该车以火力强、性能可靠等优点备受部队好评。图为红场阅兵式上的2S25坦克。

  

  

  图为2S25空降坦克涉水渡河。

  

  

  图为2S25坦克涉水瞬间。

  

  

  图为伊尔-76运输机卸载2S25空降坦克资料图。

【编辑:姜贞宇】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