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基层军医有了更多“存在感”

2019年06月26日 11:2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基层军医有了更多“存在感”

  上周,第71集团军某旅军医朱凯的朋友圈着实“火”了一把。

  “军医咋跑到地方医院坐诊见学了?”“终于告别只看感冒发烧的小儿科……”面对一连串的点赞和感慨,朱凯心潮澎湃:走进驻地最好的医院坐诊见学,大学期间学习的医学知识终于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和检验。

  就在几个月前,朱凯还处于“感冒银翘片,发烧布洛芬,遇到疑难病,送外去转诊”的尴尬之中。这几句在战士们口中流传的顺口溜,既是官兵对基层部队军医的吐槽,也折射出军医们对能力提升的渴望。

  官兵在吐槽,旅领导在反思:军医可谓是军中“高材生”,经过军医大学多年的淬炼,大多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原本是到部队基层“蹲苗”锻炼长本领,可为何沦落到这般境地?

  “现实条件的制约是关键!基层缺少先进的医疗设备不说,病例单一更是一道坎。”军医陈佳琦道出心声,毕业分配到基层后,军医很难再有机会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导致官兵不信任军医,军医也找不到多少存在感。

  一把锐利的斧子闲置数年就会锈迹斑斑,人才也是如此。发现问题后,该旅领导几经商讨,走进驻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商请由他们出面协商驻地医院,建立军医共育机制,把军医送到地方优质医院急诊、胸外等科室见习锻炼,按照“实习观察、轻微伤情处置、重难病情参与”三个步骤全面锻炼提升军医的业务素质。

  “军地联育的方式,切实提升了我们的临床医疗能力,现在,即便面对突发伤情,我也能独自处理,终于找到了作为医生的成就感。”朱凯如是说。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军医之变,只是该旅探索借助地方资源培育军地两用人才的生动缩影。他们还积极与驻地院校、技校协调,通过培养等级厨师、修理“大拿”等,推动旅队全面型人才迸发、打仗型人才激增,有力促进了战斗力的提升。

陈 利 刘吉强

【编辑:谷梦溪】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