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4月21日 星期三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短 信 | 图片库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经资讯 | 广告服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布什在伊面临六大难题 政策前后矛盾成效寥寥

2004年04月21日 10:58

  中新网4月21日电 据国际合众社报道,去年这个时候,美国总统布什正在不无炫耀地宣布,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任务已经完成”,但现在一年过去了,美国的对伊政策却陷入令人感到混乱的窘境,在下述六大方面,美国的政策均面临难题。

  首先,美国驻伊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曾经誓言美军一定会逮捕伊什叶派穆斯林领袖萨德尔,但直到现在,萨德尔依然在与美国政府对抗,而且萨德尔领导的伊抵抗势力反而加大了针对美军的攻击力度。

  其次,美国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以及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都曾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将不会向联合国寻求更多的支持,因为这样以来将意味着美国不得不交出更多的对伊控制权。但是,在上个星期全美直播的电视新闻发布会上,布什一直在极力渲染联合国特使拉克德尔-布拉希米的作用,布什还刻意强调说,他决意支持联合国在伊战后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周一,布什还任命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内格罗蓬特担任在6月30日盟军向伊移交政权之后美国驻伊拉克第一任大使。这一举动被广泛视作与此前五角大楼的对伊政策相悖,这说明布什政府最终还是不得不做好同意联合国在帮助伊拉克战后重建过程当中拥有更大发言权的准备。

  第三,在2002年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布什对伊朗和伊拉克等国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将它们列入所谓“邪恶轴心国”的黑名单当中。但现在,布什却积极向伊朗抛出和好的橄榄枝,希望伊朗能够在美与伊什叶派叛军的谈判当中扮演重要的说客角色。此外,为了能够解救在伊拉克遭到绑架的人质以及在什叶派圣城纳杰夫与叛军组织达成妥协性协议,华盛顿方面一直在急切地敦促伊朗动用其调停能量。

  第四,几个星期之前,美国几名平民雇员在伊中部城市费卢杰惨遭杀害而且尸体被焚烧,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内的官员曾誓言美国一定会派遣大批军队前往费卢杰镇压那里的暴乱并采用美国的武力方式恢复当地的秩序和法制。但到现在,驻伊美军一直没有大规模进攻费卢杰,而且美海军陆战队还接到命令重新采纳此前的温和政策,这一政策在费卢杰惨案发生后曾经遭到美国高级官员的强烈指责。

  第五,美国军事指挥官曾经向费卢杰的叛军部队发出郑重的最后通牒,要求他们立即缴械,否则就将被全部消灭。但现在,上述最后通牒却变得越来越没有声势而且遭到了妥协。叛军只需上交重型武器,而不必交出所有武器,他们将可以继续拥有包括自动步枪在内的轻型武器。这一让步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支游击队或是军事组织如果掌握这样的轻型武器都可以继续扩大势力地盘甚至是进一步对民众施加政治影响力。

  第六,五角大楼及伊拉克临时权力机构(CAP)曾经派遣2500名士兵包围什叶派圣城纳杰夫,但后来五角大楼却未让这支部队采取行动,一段时间里这支部队的士兵几乎无所事事。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布什在对伊政策上出现的上述前后矛盾反映了美国政府一直以来早就应该承认的他们犯下的错误。战争不是仅仅通过英勇的战斗就可以赢得胜利的,美国政府应该早就意识到伊国内错综复杂、混乱而且快速变化的局势。但事实是,布什政府却拒绝承认上述现实,结果是他们迷失了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布什政府不得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来蒙骗公众,他们所做的正好与正确的做法背道而驰:考虑到伊境内局势发展出人预料而且变化快速,美国政府也不得不适时地对政策加以调整,但他们却在掩耳盗铃,因为这种将令人难堪而且至关重要的一些政策性变化遮掩起来的做法实在不高明。

  此外,美国高级官员还犯下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最危险的一个失误,他们导致伊境内的逊尼派和什叶派游击队之间的敌对情绪更加火上浇油,这实在是没有必要。

  事实上,布什政府的官员已经在对待叶什派领袖萨德尔的问题上犯下了一系列失误。他们最初不认为打压萨德尔会大大提高他在什叶派民众当中的受欢迎程度,什叶派在伊拉克人口当中占到了65%,这一点不容忽视。另外美国官员还不相信众多的什叶派民众会自发地举行暴动表示对萨德尔的支持,他们也没有料到什叶派的主流或是大多数什叶派民众会对上述暴动表示支持。美方还坚信,任何的什叶派暴乱都不会得到在伊中部地区,尤其是费卢杰周围地带活动的逊尼派游击队的支持或是与后者达成共识。但是,上述所有的想法现在都已证明是大错特错了。

  于是,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现实主义色彩可以被定义为新保守主义,这一趋势在其他国际问题上也有体现。例如,布什有意地避免与朝鲜进行任何面对面的对峙,因为担心朝鲜可能已经装备了核武器,另外,美国还突然对于在恢复海蒂秩序的问题上与法国合作表现出兴趣,而就在伊拉克问题上,美法两国曾经形成陌路。

  而且,美国在对伊政策上前后矛盾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令人不安的解释:即现在的布什政府面对伊国内日益动荡的局势感到束手无策,而且显得非常慌张,给人以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的感觉。也许布什政府会为自己辩护说,之所以调整对伊政策是因为需要对未预料的变化做出妥协或是旨在缓和伊境内危险的暴乱局势。

  但是,布什的做法却最有可能导致成千上万在伊拉克和中东其他地区服役的美国军人面临危险,因为那里日益加剧的安全风险绝对不会对美国国家利益带来益处。考虑到布什政府在对伊政策上做出的上述调整并没有显示出更高的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让人们怀疑也许今后其他政策性的调整也只能是成效有限。(春风)

 
编辑:李静
相关专题:伊拉克局势恶化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