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欧盟资助项目让中国制造更环保

2011年09月15日 09:10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欧盟资助项目帮助中国电子电气领域中小企业提高环境和安全绩效成果发布

  “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果不做出及时应对,国外的绿色指令势必会导致我国中小型电子电气企业退出市场。”9月2日上午,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刘明亮在“提高中国电子电气领域中小企业环境和安全绩效发布会”上表示。

  据了解,“提高中国电子电气领域中小企业环境和安全绩效”项目于2009年至2013年期间在欧盟委员会发起并资助的SWITCH-Asia计划框架下进行,旨在宣扬可持续生产消费理念、促进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的推广,尤其专注于帮助中国电子电气行业中小型企业提升生态效益、职业健康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水平。其基本途径是展开针对中小企业、审核认证机构及相关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建设活动。

  对此,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富雅莉女士认为,中国电子电气行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十分激烈,作为电子电气产品的重要生产中心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中小企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在广州期间,我感受到大批的中小企业只投入有限的资源应对被认为是非主流业务的要求。然而,这些公司其实完全可以通过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方法,改进生产流程接轨国际标准从中受益。借助我们由中欧专家设计的培训项目,中小企业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环境和安全绩效,从而建立同那些寻求优质中国供应商的欧洲企业的合作。”富雅莉告诉记者。

  德国工商总会通过与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合作,共同执行欧盟SWITCH-Asia项目,德国电信集团作为项目协作单位同时向本项目提供支持。

  据悉,在过去的两年中,项目执行团队已成功开发出《标准指南》、《合规模型》、《中小企业培训教材》等文件,除此之外,还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周围的项目目标区域举办了一系列中小企业试点培训研讨会及区域项目启动仪式。

  在未来的两年中,SWITCH-Asia项目组将推广试点阶段积累的经验,以扩大项目的影响。

  项目执行团队还将组织超过30场的中小企业培训研讨会及两场商务促进洽谈会议,以进一步帮助中国中小企业接轨国际标准、促进中国和欧盟企业之间增进合作。

  “未来,化学物质管理将是企业发展道路上更大的挑战,我国不少中小型企业都能考虑到欧盟WEEE和ROHS指令对有毒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的要求,均不同程度建立了有毒有害物质管理。然而,面对国内外日益严格的关于化学物质管理的法规,尤其是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企业需要考虑逐步加强企业内部的化学物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逐步实施有利于生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的产品中化学物质(重点是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情况和产品检测数据方面的数据收集、统计和记录备案等日常管理,以备将来建立产品中化学物质使用情况和产品检测数据库,实施全方位的化学物质管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这位业内人士强调,对中国电子电气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不容忽视的尖锐问题:近期以来,媒体就频频曝光美国苹果公司的中国供应商和合作商在有毒有害化学品上管理不善,导致员工中毒乃至残疾,苹果公司也被舆论谴责为“有毒的苹果”。

  “中小型企业需要将生态设计纳入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形成长效机制。”该人士指出。

  活动当天,联想、海尔、清华同方、长虹、TCL等国内一些知名电子电气企业发出联合声明支持《合规模型》,并提出了打造绿色产业链和倡议:

  首先,通过自身持续的环境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做到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开展绿色设计,提高生态效率,关注产品生命周期的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目标;

  其次,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努力实现产品上下游的绿色采购及绿色供应。不但自身积极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估评价,建立生产全过程保障体系,而且要求产品上游和下游企业材料和产品部件企业合规,立足于全产业链,控制物质、材料以及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

  再次,通过共同学习和研究全球背景下的法律和标准,携手供应商构建绿色产业链和全行业的清洁发展机制。

  该项目未来的工作重点还将包括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增进与中国电子电气行业品牌企业的合作,加强对《合规模型》的宣传,使其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行业准则,努力寻求地方、省级和国家级官方机构的支持,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中小企业进入绿色融资机制。(罗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珊珊】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