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神华模式”探寻:四代人接力打造“煤炭巨人”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29日 09:47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图为神华集团总部

黄骅近海下是淤泥粉砂质的土性,难以建大港,但神华集团利用科技手段建起了中国第二大煤矿运输港黄骅港。

  走进国企·神华篇

  编者按 国企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长久以来,“改什么,如何改”的诘问考验着国企及其领导者。改革开放30年来,在市场竞争中成长的我国国有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成长中,他们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作为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神华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在2011年度《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93位。

  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走进国企·神华篇”系列报道,聚焦神华的改革发展道路,剖析成长背后的思路、方针、措施,探寻支撑神华崛起的创新模式。

  一块刚刚洗选加工好的商品煤,此刻正躺在内蒙古神东矿区现代化的装车流水线上。

  接下来,它将穿越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沿着1000公里的神华铁路蜿蜒东行,直达渤海之畔的河北黄骅港;上船之后,这块煤将到达东南沿海的某个发电厂里,“转化为电”。

  在过去的17年间,世界煤炭业“老大”——中国的神华集团不断地优化着自己的上述产业链条,以期为这个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煤。

  17年了,在向国家累计提供了1/10原煤后,将“煤矿—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的全产业链做强已经满足不了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雄心。

  他在寻找自己的另一个“春天”。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