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环卫工屡遭车祸无保险陷入困境

2012年11月26日 09:3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今年60岁的安徽省合肥市环卫工章翠华,在上班时间遭遇突如其来的车祸,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因相关保险制度的缺失,这场飞来横祸把她和整个家庭都拖入困局。

  美化城市受伤医疗费无着落

  章翠华至今无法忘记,今年5月31日,她正在绿化带上捡垃圾,一辆飞驰而来的面包车连撞3棵树后将她撞倒在地。除左腿严重骨折外,章翠华的头部被撞出一个大口子,脾脏等器官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悲剧才刚刚开始。

  肇事司机小孟给了章翠华7000元便消失踪影,车险无法按程序赔付。在媒体帮助下,章翠华的家人找到为肇事面包车承保的保险公司,要到4万元垫付费。然而,治疗费用如今已花去近20万元,这些是章翠华家人四处求人才借来的。

  记者近日见到章翠华,由于左腿被内置钢板固定,她还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每月450元租来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天气寒冷,章翠华冻得上半身紧紧蜷缩着,几床破棉絮盖在身上。由于老伴过世得早,两个女儿在外地,章翠华和21岁的儿子住在一起。儿子没有正式工作,家里的开销便依靠她每月1010元的工资。由于受伤严重,长期营养不良,章翠华眼窝深陷,肤色灰黄。

  章翠华说,出事后,公司说是肇事司机的责任,不予理会,最后家里人求了许久,公司才给了几万元,但都让打了借条,“医生说手术完还要住院三个月,但催款单一天天下来,实在没钱了,住了28天就回家了。”

  因公伤亡频现屡陷致贫困境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剧增,近年来,环卫工人受伤的事件屡屡出现。截至10月底,仅媒体报道中,合肥市被车辆撞伤的环卫工人便有13人,其中7人死亡。而因工受伤,无处报销而导致贫困的例子在全国并不鲜见。

  今年5月10日,广东省中山市环卫工王兴华车祸后医药费无着落,致使其爱人走投无路下自尽。据了解,做了六七年环卫工的王兴华,所在保洁公司一直没有给买社保,被撞伤后,肇事司机留下800元后便不再出现。公司仅垫付1万元医药费,可手术便花费10万余元,两位老人多年辛苦积攒的养老钱瞬间化为乌有,家境逐渐窘迫,医院的催款单变成了王兴华爱人的催命符。

  环卫作业外包公司称无力买险

  章翠华原是一名瓦匠工,2010年时合肥市瑶海社区油坊村居委会找到她做环卫工人。随着环卫作业市场化,章翠华所在新站区瑶海社区的道路清扫被合肥市庐州园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包,她和同事们也被一道“接管”。

  近年来,为降低支出成本和方便管理,越来越多的城市环卫管理走向市场化,选择花钱买服务,将道路清洁采用招标方式承包给私人公司,政府只负责检查,环卫工人归各公司管理。以合肥市新站区为例,需要清扫面积在550万平方米左右,目前已全部实现市场化,分别由6个公司承包打扫,共有约550名环卫工人。

  对于市场化的公司而言,更愿意招聘40、50人员,甚至年龄更大的。这群人工资要求低,待得久,更省去为之交“五险”的费用。以合肥市新站区的550名环卫工人为例,其中90%是因为超过规定年龄,未购买“五险”。“很多老工人也不愿意买,因为需要从工资中扣一部分,一个公司也就10个人买,基本上是公司为他们买的意外伤害险。”合肥市新站区城管局副局长钟忠告诉记者。

  ■专家建议

  应为环卫工人强制买意外险

  章翠华告诉记者,眼看着过年了,讨债的快把家门踏破了,现在只能起诉肇事司机,希望能要回些医药费,“我是工人,受伤了,为什么都没有地方管我呢?”

  “如果单位统一买意外伤害险有800元,那么通过伤残定级,章翠华至少可以报销10余万元,能为她减轻不少负担。”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险合肥本部经理李景霞向记者介绍。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目前环卫工多为40、50人员,没有购买工伤险,一旦遇到司机逃避责任,便只能依赖意外伤害险的赔偿。但在利益考虑下,各环卫公司买的团体意外伤害险通常比较低,如有的医疗报销只能报6000元,死亡报销6万元。

  有关专家建议,各地政府应该强制有关方面为环卫工购买意外伤害险,并且提高保险力度。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