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村期盼尽快破解垃圾围村难题

2013年05月08日 10:4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尽管距微电影《母亲河》在互联网上走红已有1个多月,但拍摄者樊祖韦仍沉浸在欢喜中,“至少证明许多人关注农村垃圾污染”。

  28岁的樊祖韦是一位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三岔镇三岔村的村民。据樊祖韦介绍,一条流经三岔村的小河,由过去村民们游泳、捣衣、洗菜甚至饮用的水源,如今发展到垃圾污染严重,整条河被塑料袋、烂菜叶、卫生纸等生活垃圾覆盖,河水发出恶臭。

  事实上,三岔村农村垃圾只是农村垃圾污染的一个缩影。来自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农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便达0.86公斤,全国农村一年生活垃圾量近3亿吨,其中约1亿吨垃圾随意堆放。

  专家指出,如今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比2008年时更大,“垃圾围村”问题正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河流、村庄、农田,甚至连一些农舍旁,都被塑料袋、农药瓶、烂菜叶等各种农村垃圾所包围。“农村垃圾污染前几年才凸显,村子里垃圾堆放池不到1个月便堆满,没有人来收或转运,久而久之大家便顺手将垃圾丢入河中。”三岔村村民乔健军说。

  西部部分乡镇的工作人员说,当前农村垃圾处理只有两种方法:焚烧或填埋。由于建焚烧炉对环保要求高,许多乡镇只能对垃圾进行填埋;但垃圾填埋场太远会交通不便,无法选址;埋得太近,又会污染附近生活环境。此外,一个400平方米的场地2年便可产生4米多高的垃圾,届时又需重新寻找新填埋地。长此以往,农村生活垃圾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多名环保专家认为,我国处理农村垃圾的管理部门权责尚未完全明晰是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归环保部门管理,在乡镇和县里的垃圾处理则是建设部门管理,在统筹安排垃圾的收集、分选和转运等方面尚未进行有机结合。

  广西大学环保学院教授喻泽斌认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分两种进行,一种是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可采取“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在农村建设各种垃圾堆放点,乡镇统一转运,由县级统一焚烧进行处理。

  “第二种方式是针对人口过于分散、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方,建议对垃圾进行分选后,乡镇一级可简易堆肥;村屯则可结合农村沼气池推广,将有害垃圾剔除,其余垃圾进行发酵作为沼气池原料。”喻泽斌说。

  “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垃圾围村’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到这场文明进程中,让公共环境的尊严与秩序得到更好维护,每个人都应是公共环境的参与者、建构者与推动者,这也是我拍摄《母亲河》的初衷之一。”樊祖韦说。(记者夏军)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