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重庆秀山锰产业整饬风暴:138家锰企全部关停(3)

2013年08月27日 06:5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皂荚的皂刺主要销往日本、韩国,一吨可以卖到16万元,以后价格甚至更高。吴家成想到几年后的收益,脸上有种发自心底的幸福。他说,这可比赚锰矿开采的钱要拿得安心。

  吴家成相信,很多改行的老板也和他一样,会赞同秀山当时的断腕之举,也相信秀山不会走回头路。过去他所开采的锰矿就在他出生的村子旁,每天从矿山流出的黑水将农田和河流都污染了。他指着一条河对记者说,现在河里面可以洗澡了。

  秀山县林业局局长钟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类似吴家成这样从锰老板转行做林业且做得比较出色的,至少有五六家,规模都在千万元以上。根据秀山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涉锰企业转产的有50家,其中服务业20家、农林业18家、建筑7家、工业5家。

  除了整治之外,秀山县政府也在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设。其中,秀山物流园是秀山也是重庆市的得意之笔。秀山欲通过专业物流市场建设,形成年交易额300亿元的规模,并在三到五年内促成秀山GDP翻一番。

  另外,秀山也按照环境容量、上大关小等原则,对那些关停之后进行整改并达到环保要求的电解锰企业重组为7家公司,规模按要求控制在20万吨。以嘉源矿业为例,在县政府关停令颁布之后,企业负责人吴和财在停产损失和需要投入巨额整改资金的压力面前,没有退缩。这家公司在县政府的帮助下从银行贷款3.53亿元扩建年产4万吨的新工艺生产线,在全国首家采用立磨负压制粉设备、新型节能电解槽、锰渣处理新工艺等。目前,该公司的技改项目已被列为重庆市“121”锰业科技支撑示范工程,获得了多项专利。

  关停之后产业转型成效明显。秀山的GDP增速从2010年的12%、2011年的13%锐减到2012年的3%。而今年,锰产业已经失去了一支独大的优势,非锰产业贡献率大增,秀山第一季度的GDP增速高达19.2%。

  不过,代小红还不满足。她说,目前秀山一、二、三产的比例分别为14%、48%、38%,今后一产比例要降到7%,二、三产分别为40%、50%,要增量做三产,实现产业结构大转型。至于锰产业,最终是很小的一块,适当的时候甚至可以不搞。她希望看到一个青山绿水的秀山。

  专访重庆市秀山县委书记代小红:

  锰业整治应该全国一盘棋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南焱 夏一仁

  《中国经济周刊》:秀山在“锰三角”中率先打响了整治第一枪,你对这场整饬风暴是如何评价的?

  代小红:我们现在只是进入到一个阶段性工作的强度。时至今日,秀山已经走出了非常坚实的道路,而且我们没有造成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但是,走到这一步以后,我能走的已经走完了。我始终感觉走得很艰难。

  这个行业下一步到底应该怎样发展?国家层面应该出来说话。“十二五”规划中对此并没有定性定量的规划。所以我是既有喜悦,也有一些忧虑。

  《中国经济周刊》:你主要的担忧是什么?

  代小红:锰业整治应该是全国一盘棋。不能说我们这边先行了,其他地区却说什么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吃饭,要税收,锰污染等以后再说。这怎么行,因为这三个地方离得很近,如果不同时治理,一些流域的污染责任都不好划分。另外,一些锰老板在我们秀山这一轮调整中感觉吃亏了,对我们有怨气。如果全国一盘棋,大家都一样,他就不会这么想。

  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不能再让老实人吃亏,让先行者拿生命去赌。我们以前喜欢在一个小范围内,先改革,先试点。但现在,我们更多地应该是顶层设计,而不是让基层去摸索,摸的过程当中难免摸出问题,造成一些不稳定现象。

  《中国经济周刊》:秀山和花垣、松桃那边有过治理方面的沟通吗?

  代小红:有过。他们说秀山的动作这么大,是直辖市的体制优势。他们的省市层面没有这个要求,也干不了。当然,如果他们来关闭整治,同样必须要有上级的支持,财政扶持,干部思想要统一,还要做好产业转移的准备,要有群众基础,老板们要捧场,否则弄不下来。

  《中国经济周刊》:从秀山整治锰业的情况看,你的体会是什么?

  代小红: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我认为中国生产电解锰都不太适合,因为我们锰矿的品质非常低。我们应该学会舍弃,不是说什么东西都一定要自己生产。我们应该进口锰矿石,以彻底解决现在的锰渣污染问题。另外,如果锰渣能回收利用,能变废为宝,那么整个产业在全国保持300万吨的产量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记者 南焱 夏一仁)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