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领跑 专家呼吁财税体制改革

2013年09月18日 11:08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0)

  【导读】8月份全国空气最差10个城市竟然有8个在京津冀地区。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环境保护部昨天发布了8月份我国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综合的指数评价,8月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十位城市分别是邢台、唐山、石家庄、济南、邯郸、天津、衡水、西安、保定和廊坊。前10个城市当中京津冀占了8个,只有济南、西安不属于京津冀地区。

  总体来看,这个地区一共有13个城市,空气平均质量较差,达标的天数大约只有1/3,不达到的超标天数有2/3。13个城市中只有承德最好的,达标天数是65%,其他城市达标天数都不足一半。

  大气污染是怎么来的?其实有三种来源,燃煤、机动车和扬尘。比如北京市全市燃煤总量是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京津冀广大地区钢铁、建材、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比较集中。河北省的钢铁产量是全国的1/4,能源消费是全国的第二位,单位的GDP的能耗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60%,仅石家庄一市的热点联产企业和供热站的消费就比北京全年的煤耗量还多。

  这样的产业和能源结构给环境巨大的压力,目前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造成污染物排放巨大,河北省的氧氮化物、烟尘排放量都是全国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国第二位。高污染、高耗能是城市质量下降,是污染的罪魁祸首。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前十大污染城市大多数在京津冀地区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京津冀地区区域并不大,但是能源消耗率过高,空气质量不好也很正常。

  河北省的氮氧化物,烟尘的排放量是居全国第一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全国第二位,把主要的原因归结于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业,易鹏认为是有道理的。

  易鹏:不能把所谓问题都归结于高耗能的产业,河北这些年钢铁产能意识比较高,前些年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还是不错的,肯定比现在好一点。重化工业可能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帽子挂在它头上。天气和大气黄牛也有关系,比如去年雾霾天气时大气黄牛比较稳定,空气对流不高,而且集中在华北地区,导致这一块空气雾霾严重。我们对大气黄牛的控制力比较弱,但是对重化工业减少,还是可以有人为主动努力的空间。

  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还是拿资源环境换取发展,显然是不能持续的,中国目前的钢铁行业产量是全球50%以上的占比产量,水泥乃至重化工业目前的情况也都不太乐观,产能过剩的问题普遍存在。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调结构、转方式已经提了很多年,为什么现在这个形式还是不容乐观?

  易鹏:我认为主要的路径锁定在两个方面,第是因为重化工作目前投资都比较大,不可能轻易废除,否则损失巨大;第二,根本原因是当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税的体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尤其在河北地区,民营经济总体发展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重化工业项目对GDP、财政收入的影响都是立竿见影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还是想办法要保住这部分落后的产能,使产能淘汰工作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不断加剧。

  未来这个城市要发展经济,增长点会落在哪里?大城市病的问题有很多,怎么样让大城市更宜居,让中小城市有更合理的安排,确实需要大智慧。理想中的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小城市它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功能?

  易鹏:总体而言,大中小城市应该合理布局,能够实现大城市的规模功能能够凸显,同时也能把小城市生态易居功能凸显,通过轨道交通等一体化的方式,使城市之间功能布置完善。当前的京津冀地区也存在着雾霾天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展不太明显,北京的繁荣和河北的落后形成巨大的反差,表明异地化进展的不太大。河北目前要发展重化工业,是因为有产业诉求,但是由于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程度不高,使得北京和天津有一些传统的产业,比如服务业就没法转移到河北去,使得河北继续在靠第二产业——工业来保持经济的增长和运行。

  如果京津冀一体化能够进一步推进,有利于提升河北服务业的比重。只有服务业比重提上去,才是优化经济结构最重要的一个抓手,也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河北目前做产业升级,既要考虑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对当前的众化工业进行升级,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当前产业升级的问题,解决环保的问题可能更靠谱。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