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钢铁业产能过剩蔓延至高端领域 产能逆调控增长(2)

2013年10月11日 09: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新建产能一味求“大”

  刘效良指出,钢铁行业长期以来实施的“核准制”政策,片面追求大型化,大高炉、大转炉、大板卷轧机超常发展,而单纯提高“板管比”,使大型国有钢铁企业90%新建产能“被板材化”。

  接受采访的一些钢铁企业老板表示,近些年,政府部门在投资方向指引上,一直把“装备大型化”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好像只要上了高端产品设备就万事大吉了。引导企业把高炉、转炉越建越大,同时盲目与发达国家比“板管比”。于是,大型企业争相上板材生产线而放弃长材生产线,造成板材产能过剩程度远远高于长材。

  “板管比”是板材和管材等所谓的钢铁高端产品占全部钢材产量的比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数据显示,我国钢材市场板管比为30%多,发达国家板管比已超过50%。

  一些钢铁企业负责人说,地方政府学习发达国家片面追求“板管比”,企业投资离不开政府和金融部门支持,很难逆着潮流干。但由于钢铁下游产业如装备制造业等总体发展还未升级到这个程度,高端品种需求还没那么旺,有些投资显得很盲目。随着大量热轧、冷轧机的重复建设,板材出现了严重过剩。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来到河北省一家主要生产中厚板的民营钢铁企业时,负责人刘老板正在为日渐减少的订单发愁。以前生产长材时,日子还勉强过得去,近几年不断提升产品档次,趁机杀入高端钢材生产领域,没想到竞争更加激烈,现在每年亏损几个亿。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准备再上一个镀锌板的生产线,因为现在传统的低端项目贷不到款,银行也鼓励上高端项目。

  对此,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表示,钢铁行业的低迷期还要持续5年左右,行业“冬天”才刚刚开始,不应将高炉和电炉容积、钢材品种、企业规模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

  高端投资热潮方兴未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认为,尽管我国目前钢铁需求增长率明显下降,但还未出现负增长,产量峰值还未到来,估计这个拐点和峰值为期不远,预计在“十三五”期间。

  “钢铁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态’,需要及时对症下药加以医治。”记者在调研时,听到一些业内专家打出这样的比喻。“病情”分轻度、中度和重度,钢铁产能“过剩程度”几何?业界说法不一。

  按照业内的说法,75%至80%之间的产能利用率为轻度产能过剩,70%至75%之间为中度产能过剩,而低于70%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到2012年底,国内炼钢产能约9.76亿吨。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说,据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钢材需求量将达到6.8亿至7.12亿吨,折合粗钢需求量为7.16亿至7.50亿吨。从现状来看,钢铁企业的扩张冲动还在持续,2013年已开工项目510个,如果上述在建、设计、规划项目全部投产,我国炼钢能力将达到10.2亿吨,产能过剩问题堪忧。

  一位钢铁企业老板认为,计算产能利用率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产能基数,现在业界是存在好几个版本的,真实产能几乎是一个迷。钢铁项目审批就如计划生育,老大是获得准生证的,而老二、老三却是“私生子”,到现在他们也长大成人了。业界盛传,未批先建的“黑户”太多了,全国仅有40%的钢铁产能获批了,另外60%的产能却是未批先建的,这些产能数字会不会漏统?这位钢铁老板的判断是,钢铁产能过剩目前极有可能已经处在中度过剩和重度过剩之间,需要高度警惕。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通过对产能利用率与产能过剩之间关系的分析,现在的钢铁业产能利用率在70%至80%之间,所以可以确定为钢铁产能过剩在轻度和中度之间。

  徐乐江则在一次公开场合提出,在2006年前中国就不存在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包括高端产能在内,钢铁行业现在处于轻度过剩状态。“不要过度妖魔化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徐乐江认为,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行业的充分竞争,对需求方来说是有利的。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竞争,但要避免恶性竞争。目前出现的所谓高端产能过剩实际是产量的短暂过剩,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钢铁与下游产业发展周期不同步的必然现象。

  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唐钢公司董事长于勇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对钢铁的刚性需求,中国钢铁业完成了规模扩张、装备升级、产品档次提升等原始积累过程。任何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都要经历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时期,成熟期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产能过剩,目前钢铁行业只能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跳出高端产能“过剩程度”之争,钢铁业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高端钢材领域还将迎来更多的挑战,眼下这股高端产能投资热潮不过刚刚开始,未来投资力度或不降反升。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高端钢材领域的挑战主要来源于此前生产低端钢材的大量钢厂。随着低端钢材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大量淘汰技术实力较低的钢厂,这些钢厂不断加大对生产技术研发投入,趁机杀入高端钢材生产领域,是迟早的事情。在此压力下,中国的钢铁行业在未来投资力度或许会不降反升。

  市场和政府角色定位亟待厘清

  针对钢铁业近期出现的“高端产能过剩”现象,一些专家认为,厘清市场和政府在解决钢铁产能过剩中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

  执法不严或选择性执法是目前淘汰落后产能的最大障碍。防止“高端产品过剩”,避免重蹈低端产能过剩的覆辙,政府之手也不是没有作为。如一部分的钢厂在投资新产能中,存在着不等审核通过,先斩后奏等乱象,国家如何有效遏制这一系列有违统一规划布局的现象,对后期钢铁行业生存至关重要。

  河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薛志敏认为,要建立科学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设计有效的退出机制。钢铁产能调控应该将环评标准与税收相结合,使得不符合能耗、环保标准的企业没有利润,地方政府没有税收。依据国家环保标准建立钢铁产能绿色认证评级和市场准入制度,在严格监管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排放的高低试点开征梯级环境税。可考虑将环境税全部列为省级财政收入,强化省级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作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葛察忠说,有必要建立“钢铁产业调节基金”,专项奖励优势钢铁企业环保、技改投入。在这之前,建议国家加快建设钢铁企业环保监测网络,为开征环境税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位专家认为,建立并完善钢铁资本退出的交易平台也十分重要。资本的自由进入必须要与资本的自由退出相对应。我国亟待建立适合大宗交易的第三方平台进行钢铁产权交易,方便钢铁资本退出钢铁行业。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多是在行政主导下实现的,这种兼并重组绝大多数是增量重组,谋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即使是重组过程中淘汰了部分落后产能也会被更多的新增产能所覆盖。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钢铁企业进行市场化的减量重组,对钢铁企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削减淘汰的落后产能可按吨位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或一定年限内的税收减免。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