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页岩气十二五目标恐成画饼 蛋糕难啃考验技术资金

2013年10月24日 09: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到2015年,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页岩气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年。”这是去年3月公布的《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为这个产业描绘的一幅近期蓝图。从此,“65亿方”成为不少人挂在嘴边的一个憧憬。

  然而,时间过半,产量却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一半,第二轮页岩气招标区块的开发进展也缓慢而艰难。“两桶油”作为主力军,成果显著,但代价不菲;通过招标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的不少企业,则苦于资金不足或经验技术不足,进退两难。

  第二轮招标一年已逝,第三轮招标启动在即,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不禁要问:我国页岩气开发究竟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突破?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攻坚的核心又是什么?经历了2012年轰轰烈烈的“页岩气热”,页岩气“黄金时代”的开启或需我们更多的理性和耐心。

  “65亿方”达标难产

  “中国页岩气开发刚刚起步,进展‘喜人’,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冲击着国人对页岩气的厚望和热切期待。”国土部一位内部人士这样总结近五年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成绩。

  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累计投入70亿元,共实施各类页岩气钻井130口左右(其中,地质调查井46口,直井探井55口,水平井28口),二维地震9000千米,三维地震8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重庆等地,由中石油、中石化和延长石油等公司投资勘探开发。2012年,全国页岩气产量约3000万方,通过天然气管网销售1500万方。

  另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统计,经过水力压裂和测试,目前国内日产超过万方的页岩气井有23口,超过10万方的有10口,进行试采的为4口,预计今年页岩气产量可达到2亿方。

  不过,这离页岩气“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目标差距甚远。

  根据国土资源部内部所做的一项对比统计:探明储量方面,规划的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实现探明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但截至目前尚无正式储量发布;产量方面,规划的目标是达到65亿立方,实际产量小于5亿立方。此外,规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配套装备突破,同时形成试验分析与测试、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等系列标准,现实情况是,技术与装备在部分领域、环节取得了突破与进展,但尚无任何国家标准出台。

  “时间过半,但产量远未达到规划目标的一半。”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有生认为,我国的页岩气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认识还有不到位之处,在此背景下,制定规划以引导、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其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科学性也存在争议。

  “页岩气勘探周期与勘探区块的复杂程度、规模有关,在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下,一般大中型区块的开发需要3-5年时间。这样算起来,若从第一轮招标开始,整个‘十二五’应该都是处于勘探阶段,只有部分区块可能进入试采阶段。”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郭新江表示。

  中石油集团战略管理专家李玉龙指出,鉴于我国页岩气开发还处于前期阶段,因此应着力于技术研发,而不是制定过于具体的目标。“现在对页岩气产业的预期太高,制定的目标太宏伟,而从目前的开采情况看,可能达不到预期。”他称。

  “两桶油”不惜重金

  若难达预期目标,那么实际工作进展又是如何?细数我国页岩气开发“主力军”——中石油、中石化这几年在页岩气领域取得的进展,成果不可否认,代价却也不菲。

  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中石油以长宁、威远和昭通等区块为重点,已建成了两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其中,长宁201水平井获得高产,成为我国第一口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水平井。

  中石化则在四川盆地陆相勘探、四川盆地海相以及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取得突破,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目前已实施二维地震4505千米,实施页岩气钻井26口(水平井17口),完钻23口(水平井15口),在重庆涪陵的水平井还获得了高产量,目前稳产11万方。

  “技术方面,中石油在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微地震监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石化在关键完井工具研发、水平井钻井液、压裂液体系研发以及压裂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进展。”国土资源部勘察司副司长车长波今年3月在一次公开场合总结道。

  有了“底气”,“两桶油”也分别制定了开发页岩气的宏伟目标。其中,中石油计划在2013-2015年间,钻水平井122口,投产113口,到2015年完成页岩气商品气产量15亿方,日产气量538万方;202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200亿方,2030年达到500亿方。中石油还计划投资3.5亿元,在长宁、昭通区块建成15亿方/年的页岩气外输能力,威远区块的页岩气则接入常规气管道。

  中石化则规划,以中国南方两套主力页岩为勘探开发对象,到“十二五”末新增页岩气探明储量500亿方,新建页岩气产能1.5亿方,实现页岩气年产量1.3亿方,利用量1.0亿方。利用上,一方面依靠页岩气发电实现气田内部发电,另一方面,在天然气管输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直接进入天然气管网,并规划建设输气规模为50万立方/日的管网将页岩气进行外输。

  不过,上述成绩的取得代价不菲。哈里伯顿非常规技术部顾问专家王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现阶段中国开发页岩气的成本约为国外的2-3倍,主要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地层压力不足,页岩气有合适的生产条件,却没有合适的保存条件,且异常的地层应力容易导致井眼坍塌、井漏以及井筒变形等;二是由于开发经验不足,钻井周期较长,北美30天可以钻好的井,在中国可能需要60-90天;三是国产设备缺乏或不达标,中石油、中石化的一些设备可实现替代,但成本较高,此外由于路况原因,一些设备无法到达井场进行使用。

  “目前中石油开发页岩气可谓‘不计成本’。”据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王兰生介绍,目前中石油内部对于开发页岩气的收益率要求是8%,而常规油气则要求达到12%,“如果单考虑经济效益,早可以不干了。”

  “民营队”进退两难

  相比两桶油的不遗余力,许多通过此前招标获得页岩气探矿权的企业,则苦于资金、技术或人才等方面的制约,颇有些“进退两难”。

  2010至2012年间,国土资源部共组织了两轮页岩气区块招标。尤其是2012年底举行的第二轮招标,由于大门向各路资本敞开,吸引了众多国有煤企、电企以及民企参与其中。最终,16家企业中标19个区块,包括6家央企、8家地方企业以及2家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中,永泰能源旗下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标贵州一区块,神华旗下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湖南一区块。

  16家中标企业承诺,三年内将在19个区块、2万平方公里投入勘查资金128亿元,2013年计划投入约30亿元。一年过去了,现在的开发进展如何?不少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目前进展缓慢,不及预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第二轮页岩气中标区块初步统计,完成野外地质路线调查5069千米,完成工作量的46%;野外剖面实测280.9千米,完成工作量的58.9%;二维地震采集处理1258.1千米,完成工作量的14.2%;钻井5口,完成工作量的2.3%;分析测试6750项次,完成工作量的6.6%。

  分区块看,湖南保靖完成了324.64千米二维地震数据采集,贵州凤岗3区块完成288千米数据采集,贵州芩巩完成15条侧线、430千米二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华电集团下属的湖南、湖北区块以及江西、河南区块等少数区块已经完成二维地震前期试验,目前正准备二维地震采集。此外,湖南保靖、重庆城口、湖南龙山等区块开展了区块内地质浅井的施工。

  一位业内人士总结称,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区块的地质条件都很复杂,且相比两桶油手中的区块,拿出来招标的区块“质量并不好,能不能开出气还不好说”;二是中标的企业过去好多没有做过页岩气开发方面的工作,缺乏技术经验和人才队伍;三是聘请的施工队伍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再优选。

  “尽管准入门槛降低,但页岩气开发每年的勘查投入是常规天然气的3倍,资金需求量大,对投融资的要求也高。第二轮招标区块进展缓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很多企业缺钱,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投入,当然,这和大的经济环境也有关。”一位国土资源部内部人士坦陈。

  盼望“黄金时代”

  度过了“尝鲜”页岩气蛋糕的兴奋,又经历了“进食”过程中的迷茫与担忧,下一阶段,我国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道路又该指向何处?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国家发展页岩气的态度已很明朗,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国产化设备和技术方面亦取得很大突破。下一步的关键,首先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继续降低开发成本。

  在第二轮招标中勇夺四个区块的华电集团,经过近一年的实战演练,已总结出不少降本增效的经验。华电集团油气公司总工程师杨堃认为,页岩气开采成本控制主要有“五大法”:一是要加大投入,找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甜点区”,通过高产摊薄成本;二是提高钻速和井眼质量,通过规模化钻PAD井组,降低钻井综合成本;三是提高页岩压裂方案的科学性,实现工厂化压裂,减少动迁、复原和水资源用量,降低压裂成本;四是优化排采方案,充分利用地层能量,精心作业施工,降低排采成本;五是采用环保的钻井液和压裂液,降低环保成本。

  据了解,目前我国页岩气井的单井开发成本平均约为人民币7000-8000万元。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室主任包书景认为,3-5年后,该成本有望降低至每口4000-5000万元。“一是通过‘井工厂’操作,二是通过采用国产化设备,上述两种方式可分别降低成本1/3-1/2。目前看来,中国页岩气井的初始产量高于5万方,可实现经济效益。”他测算到。

  此外,还有一个绕不开的核心问题是,我国目前有近77%的页岩气资源存在于现有的常规油气区块,即在两桶油麾下。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页岩气开发,需要两大油“割肉”,进一步放开资源。

  “页岩气开发应调整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分配格局,创新协调开发机制,同时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天然气管网、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开发与配置的作用。”上述国土资源部内部人士指出。

  今年3月,在重庆召开的一次页岩气论坛上,主办方对参会的几十家企业进行了一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前景,多数企业认为不明朗、待观望;在被问及会否参与第三轮招标时,66家企业中,10家表示会参与,14家表示观望,其余42家则无意角逐。政策、技术、水资源和储量依次成为这些企业进军页岩气领域的顾虑。

  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启动在即。经过五年的试错、探索与总结,新一轮页岩气开发大潮能否开启我国非常规油气的“黄金时代”?(记者 汪珺)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