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垃圾围城忧思录:垃圾处置设施四处碰壁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2月26日 15:1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季明 李舒 陈冀 杜宇)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今日中国显得尤为突出。

  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难题,必须用发展的方式加以解决。

  一方面,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13亿多国人产生的垃圾总量不断攀升,2012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71亿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维权意识的持续增强,新建垃圾处置设施的难度越来越大,许多城市现有垃圾处理能力已接近饱和或超负荷。

  垃圾围城,令人担忧的,不仅仅是现状的危急,更在于困局的难解。化解这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风险,需要基础设施投入,需要制度设计创新,更需要全体国人的自觉自醒。

现状:无处安放的垃圾

  尽管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城市遭遇“垃圾围城”,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亩;但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垃圾处理只是从自家厨房垃圾桶到楼下小区垃圾箱的距离,只要每天有人来收集垃圾,垃圾围城就只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经过近两个月的全国性调研,新华社记者发现,垃圾围城问题的现实严重性,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是杭州唯一的大型垃圾填埋场所。1991年投入使用时标高为30米,20多年过后,占地1840亩的填埋场如今标高已达102米,而165米就是上限,预计使用寿命已不足6年。

  “巍巍天子岭”式的局面,是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作为目前国内最为传统也最为主流的垃圾处理方式——填埋,即将遭遇无处可埋的困境。

  位于北京东郊三区交界处的北神树垃圾填埋场,1997年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980吨,设计使用寿命13年。然而直到今天,每天还有超过千吨来自北京中心城区的垃圾运到这里,再由专门的大型垃圾车缓缓地送上离地数十米高的垃圾山,实施填埋作业。

  “超期使用3年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北神树垃圾填埋场第四任场长、北京环卫集团运营有限公司填埋事业部部长陈鹏说。由于新建垃圾处理设施的进度不如预期,导致这座原本计划在北京奥运会后就正式封土停用的垃圾填埋场不得不超期服役,为此甚至不得不把原先的绿化带都挖掉,以作为新的垃圾堆放地。

  同样的问题在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北京,日产垃圾1.8万吨;上海,日产垃圾1.9万吨;广州,日产垃圾1.8万吨——如此庞大的数量,足以让任何垃圾填埋场很快就成为垃圾山。杭州环卫部门有个形象描述:过去全城产生的垃圾需6年才能填满整个西湖,如今只需要3年。

  广州市城管委主任、城管执法局局长危伟汉说,如果还是走填埋的老路,那么到2016年广州所有的垃圾填埋场都将饱和,“3年以后,垃圾将无处可埋。”记者调查发现,更隐性也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过去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认识不到位,许多只是经过简单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不仅成为让周边居民不敢开窗的臭气来源,更成为次生污染的发源地。记者在南方某市一座垃圾填埋场附近看到:尽管有简单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但只要大雨来临,这些设施就形同虚设,雨水迅速混合着黑臭的污水冲向下游村庄。

  周边的村民说,这些年来深受污染所害,曾经的鱼米之乡如今耕地绝收,种出来的香蕉是黑心的,稻米的米粒是黄色的,耕牛喝了河水以后纷纷死去,村里得呼吸道、肠胃疾病的比例明显增加,根本不敢让孩子们到河边嬉戏。

  “垃圾围城绝对不是伪命题。”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说,“现阶段中国的垃圾围城,一方面体现在生活垃圾产生和管理的整个过程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体系,另一方面是指垃圾如果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