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外专家建言中国治理雾霾:减排减排再减排

2014年03月05日 14:0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据新华社北京电】“如果要给治霾开个药方。第一个药方是管理,第二个药方是管理,第三个药方还是管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环境保护署高级工程师童卫星说。

  27日,中国科协组织中外专家为中国治理雾霾建言献策。

  “洛杉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使大气质量好转。雾霾是可治的,但必须加强管理,并持之以恒。”童卫星说,第一层面的管理是健全法律法规,大气治理必须有法可依。除了大的法律框架外,还必须有细的政策法规与之配套,确保在实践中可以执行;第二层面是要配套相应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去管理,如加州环保署有5个部门,其中大气质量局有约1000人专门监管移动的污染源,主要指汽车尾气;第三个层面是执法到位,不能让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加拿大气象局特聘专家龚山陵认为,治理雾霾是号脉、开单、抓药,有步骤系统化的过程。

  “比方北京市几千亿大气治理经费花在何处?机动车改造后对减少雾霾的影响到底有多少?煤改气对治理雾霾贡献有多大?要有量化数据,才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龚山陵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也认为,治霾要取得成效,管理措施必须跟上。但也要认识到中国的特殊性,科学理性地看待雾霾,治理雾霾。

  “与洛杉矶因机动车雾霾、伦敦因燃煤烟雾相比,中国的雾霾更复杂,是高度的复合污染,既有煤污染,也有机动车高速增长的因素,又有建材、水泥等工业污染,中外雾霾治理难度不在一个水平上。我们要有思想准备,给政府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也给科学家时间,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好的治理成果。”贺泓说。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强调,中国治霾必须减排、减排、再减排。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立法具有基础性作用。比方说排放总量的控制,目前法律上根本没有规定,现在更多的是以地方政府签订责任书的方式下达。其次,排放标准体系有待更新。不拿最严格的体系来解决最重的污染,中国治霾最终是无解的。第三,技术上的减排研究还是要持续。”柴发合说。

  童卫星表示,从国际经验看,雾霾是可以治理的,但是有条件的,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全民的决心和集体行动。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