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我国70%废铅蓄电池不正规处理 回收治理迫在眉睫

2014年03月06日 10:4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我国废铅蓄电池正规回收率不足30%,一部分被当作垃圾丢弃,另一部分流向处理过程不规范的小再生铅作坊或个体户,土壤、地表地下水系都面临严重铅污染风险。解决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里满是担忧。

  由于废铅蓄电池中含有大量铅离子的酸性电解液,随意排放会污染土壤、地表地下水系,而人体铅含量一旦超标,将严重危害健康。

  七成废铅蓄电池流向小作坊

  一位电动车经销商说,电动车出行本身是一件利于环保的好事,但现在电池的处理问题,还没有成文的规定,很多市民的电池损坏后,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当成垃圾扔出去,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资料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2亿辆以上,且保持每年20%的增速。目前,实际使用的电动车中,其动力电池90%以上配备铅蓄电池。电池寿命基本上在2年左右,因而,我国年均产生150万吨至200万吨废铅蓄电池。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正规途径的铅蓄电池回收,目前技术已经颇为先进,从废电池破碎、分选到熔炼,再到新电池再制造,都能控制在一个闭环内运行,污染风险极大降低。

  然而,据一些电动自行车业内的代表委员介绍,在非正规渠道的小作坊,处理技术极为落后,在拆解环节,大部分小再生铅作坊几乎都是人工随意粗放式拆解,酸液随意排放,地表腐蚀严重,对其他无回收价值的废物随意丢弃或填埋,严重污染环境。

  蓄电池回收治理迫在眉睫

  提起非正规企业的低成本,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有感触,她参与的一项针对环保产业的调研发现,同样处理一吨废物,非正规企业收取的处理费用往往不到正规企业的50%,但在二次污染物排放控制上则偷工减料。

  “环保市场存在低价中标、市场信息不透明、同行恶性竞争、借证甚至无证经营等不规范现象。在危废物处理市场上显得更为激烈。”蔡玲委员说。

  针对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我国相继出台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因缺乏专项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和强制性规定,对违法违规企业监管不力,执行并不到位。”张天任代表说。

  北京一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王媛说,目前国内废铅蓄电池回收管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对整个系统中的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回收者的责任没有规范性要求,二是由于从事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和处置等经营活动的门槛高,很多企业或个人难以达到要求,在利益的驱使下,就出现了众多的小再生铅作坊或个体户。

  早一天治理,就少一片水土遭殃。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废铅蓄电池回收管理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政府、行业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发展再生铅产业或将成为治理突破口

  在张天任代表看来,大力发展再生铅循环利用是降低铅污染风险的有效途径,此举还可减少原生铅矿开采量。据他估算,每生产1吨再生铅,可节约1.36吨标准煤,减排固废98.7吨,节水208吨,减排二氧化硫0.66吨,大大减少铅废料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张天任代表建议,国家综合利用各种法律和经济手段,激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实现从原来的末端治理向先进的源头控制转变。

  蔡玲委员则建议,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尤其是要严格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规范环保产业市场,让成本回归真实。

  有代表委员建议,低速电动车不能再重复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过程,要调整能源系统方案,禁用铅酸电池。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增加了,但行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需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调控。(记者华晔迪、孙奕、傅勇涛)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