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核电要有“走出去”的自信

2014年03月13日 14:23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发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等11人联名向大会提交了题为《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政协提案。

  据介绍,由中广核和中核共同研发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完成初步设计并启动施工设计。这一技术融合了国际最先进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各项技术指标全面达到全球最新安全要求,满足美国、欧洲三代技术标准,是我国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

  加快核电“走出去”需增强创新自信

  “‘华龙一号’已经形成了生产力,其商业应用和技术出口,将有效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能的释放,有利于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贺禹介绍说。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7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工建设。美、俄、法、日、韩等核电大国纷纷瞄准国际市场,把核电出口作为国家战略,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中,俄罗斯自2005年以来已累计获得21台核电机组的海外订单。

  “实现核电‘走出去’战略,不仅要投资及参与国外的核电站建设,关键是要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的出口。”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天林表示,要带动国内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企业整体“走出去”,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做出贡献,推动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

  “核电是高科技战略性产业,作为世界上第8个核电技术出口国,我国迄今已出口了6台核电机组和5个研究反应堆。”钱天林告诉记者,“加快核电‘走出去’需要增强创新自信。”

  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具备 “走出去”的实力

  据介绍,通过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我国的核工业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CP系列先进核电技术,这是核工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核电技术要走出去,首先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只能‘借船出海’,为人作嫁。”钱天林说,ACP1000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可以出口的核电技术,包括长期依靠引进技术自主制造的燃料组件等都能实现出口。

  此外,钱天林表示,ACP1000核电技术安全性很高,这一技术结合了美国、法国等国先进核电技术,充分借鉴了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特别是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安全指标满足我国和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处于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前沿;同时经济性也好,这一技术关键设备和主设备制造采用成熟技术,国内已有设计、建造和运行业绩,能够充分利用我国已形成的核电设备国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成熟性和经济性。

  据了解,在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对小堆发展高度重视的带动下,小堆已成为全球核电发展的热点,小堆出口也将成为核电出口的新趋势和潮流。

  “我国自主研发的ACP100小堆技术的安全性更高,堆芯熔化等概率指标更低,技术层面上实现了‘超三代’水准。”钱天林自信地告诉记者,“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堆技术研发已走在世界前列,有望抢滩全球市场。”

  国内示范工程是加快核电“走出去”的关键环节

  核电海外市场开发有机遇、有需求,也有成果。据了解,去年中核集团成功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两台ACP1000核电机组出口合同,我国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首次实现出口,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个出口合同。

  除巴基斯坦外,ACP1000核电技术还通过了阿根廷国家核电公司的资质认可,并作为与沙特和其他多个国家合作的推荐技术。

  尽管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经受了考验,但墙内开花墙外香,示范工程在国内市场却迟迟落不了地,形成不了品牌效应。

  对此,钱天林表示,根本原因是对我国多年来形成的核电技术的创新基础没有认同,缺乏创新自信。

  “全球核能市场的竞争,最根本的是科技创新的竞争。”钱天林说,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机遇稍纵即逝的形势,我们应该加快推动成果转化,给自主技术一个工程实践的机会。只有相信并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