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市民持续一年在同一地点拍照 用照片写就大气日记

2014年04月01日 16: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北京市民邹毅每天早上在自家的窗前拍摄当天大气状况。

  本报见习记者张梦云

  在首都北京,有这样一位普通市民,他持续365天拍摄北京大气状况,只为让空气质量“一目了然”。他叫邹毅,每天早晨以同一地点作为背景,拍照记录北京的大气情况, 他将个人微博和朋友圈作为“观象台”发布大气状况,并将一系列照片命名为《一目了然 天天晨报》。

  每天发布大气图片

  近日,邹毅整理了自2013年1月27日以来拍摄的每日大气状况,将这组由365张小图组成的北京大气状况组图在网络发布,每一张小图画面上都是北京电视台标志性的大高楼,唯一不同的是这栋高楼后面天空的颜色。从这组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过去一年蓝天与雾霾所占的比重。

  “希望大家看到了以后能开始关注并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邹毅认为,数据和理论都太抽象,不如图片来得生动形象。“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如果在同一时刻和同一地点拍下全年的照片,空气好坏自然而然地就显示出来了。”

  自2013年1月27日开始,每天7点~19点半之间,邹毅用手机在自家的窗口拍摄当日大气状况照片,把照片发布在朋友圈和微博上。

  “我的初衷是记录北京大气状况,给自己和朋友们看,当做一个纪念,回顾一下我们所经历的恶劣空气环境。”邹毅说。一开始他的朋友圈里并没什么反应,有鼓励的,也有开玩笑的。“你说这个也不能表达什么。”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

  等到了第64天的时候,邹毅将所有的照片拼成了一张大图发布的时候,多日的大气状况直观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很多朋友心态和观点开始发生转变,转变到和我站在一起,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环境。更多人不仅看照片,还鼓励我,他们会把这些图片拿来转发,在他们朋友圈转,影响越来越大。” 邹毅说。

  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让邹毅意识到,这件事情不再是自己拍着玩而已,他感受到了责任。于是,他决定坚持拍摄一整年,看看空气到底怎么样。

  发起全球“一目了然”活动

  每天拍照、上传照片最多只会用5分钟时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难就难在需要每天坚持。为此,邹毅没少牺牲自己的工作时间。

  为了保证每天拍摄定时、定点,邹毅有意识地减少出差,尽量把工作安排在北京,尽可能地将工作时间与早上拍摄时间错开。

  “有因为工作必须出差的时候,我就委托小区物业的徐先生,把钥匙交给他,在早晨大概7点钟左右到我家拍一下,拍完之后传给我,我再发到微博和朋友圈里。”邹毅说。

  “当你持续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对周围人的影响。”邹毅说,在每日播报北京空气状况一段时间之后,他的一些好友也开始在朋友圈发布自己居住地的空气状况照片。

  这让邹毅很受鼓舞,他觉得自己应该再做些什么。“一目了然”的图片是北京这个点的比较,是纵向的,能否作横向的比较呢?

  2013年11月5日,邹毅通过网络发起全球各地的“一目了然”活动。24小时内,有76个城市的人向邹毅发来了当天的大气状况照片。邹毅汇总后将照片发布在朋友圈。“我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当天北京是这样的大气状况,那上海、西安、甚至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空气又是什么样子的?我就想出了这个办法,横向比较其他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效果好得出乎我的意料。”邹毅说。

  “我国的中东部地区雾霾越来越常态化了,包括上海、杭州、海口这些过去我们没有听到过有雾霾的城市,现在一个个多了起来,而且是持续雾霾,所以大家很着急。” 邹毅说。

  1月27日,邹毅完成了全年“一目了然 天天晨报”的拍摄,他将拍摄的365张照片拼成大图发布出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邹毅想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在停拍《一目了然 天天晨报》一个月后,他开始了《北京一目了然第二季》的拍摄,这次的目标也是一年。

  “下一步我想开展一个民间活动,评选中国好城市,评比的标准就是全年蓝天的数量,希望31个省会城市都有人负责定时、定点拍摄。”邹毅说。活动的具体细则还在进一步探讨中,他希望通过活动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蓝天、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

  ■ 人物专访

  冲破“霾”伏,人力有可为

  记者: 为什么会想到用照片来记录大气状况?

  邹毅:我从小生活在北京,目睹着这里的空气质量变化。工作后,我去过美国,还有欧洲、非洲等很多国家,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空气质量确实不好。

  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对PM值多少这样的数据并不敏感,看完也就淡忘了,但是图片这种形式比数字更直观,空气好坏一眼就能看明白,所以我选择用照片来记录大气状况。周围的朋友们认为这种形式新颖又有趣,所以我就一直用了下来。

  记者:您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雾霾问题?又如何看待环境问题?

  邹毅: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自己的工作有关,我从事的是资源投资方面的工作。在出国考察时,我发现,优化能源结构和环境问题在国外很受重视,而在我们国家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人均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排放量都很高。比如我们每天都会有的剩饭,德国人认为剩饭是件很可耻的事情,他们不明白一个人怎么能连自己吃多少都不知道?

  我意识到国内环境的问题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的。记得奥运会前有一阵子空气质量并不是特别好。当时北京出台了限号政策,又让工地停工,我也开始戴上口罩。从那时我才真正开始关注雾霾问题。

  我是第一批戴口罩的人之一,当时公众还没意识到雾霾的危害,很多朋友都说:“人家外国人戴口罩,你戴什么口罩。”直到2013年,污染天里戴口罩出行的人才多起来。现在,满街都是戴口罩的人,证明大家都在关注大气问题,那么污染肯定会越来越少。

  我拍摄“一目了然”,就是希望大家能关注环境问题。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是如果节约、环保的意识能形成共识,就会凝聚成很大的力量。

  记者:“一目了然”还会拍多久?

  邹毅:“一目了然”第一季已经结束了,我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开始了第二季的拍摄,打算再拍一年,以后是否继续要看情况。我很高兴看到,有不同的城市的朋友陆续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我意识到这组图片产生的影响仍在延续。

  现在已经有西安、西宁等地的朋友也像我一样坚持每日拍摄大气状况,我相信“关注就是力量”,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记者:拍摄“一目了然”照片,对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邹毅:环保不难,从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任何一件环保小事,这是我的真实感悟。

  关注空气质量后,我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变化。比如我封存了自家的两辆轿车,日常出行时,四环内坚决搭乘公共交通,这样不仅减少了尾气排放,还减少了车辆维修、保养,我觉得任何浪费都是污染。

  今年过年,我家没有放鞭炮。尽自己的力量为北京的蓝天多做点贡献,这比什么都更有意义。

  记者:您认为公众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邹毅:浪费就是最大的污染。我期待社会能达成共识,减少浪费。就拿上下班开车来说,一辆车最多能坐4人,大多数情况下上下班开车多为一人乘坐,我觉得这是资源浪费。

  我是一名“箭扣客”,每周六去箭扣长城捡垃圾。我和热爱环保的朋友们都是拼车去,每辆车都是满载,最大可能地利用资源,绝不浪费。

  经常有朋友问,你怎么不开车上班啊?甚至有人认为,没有车是贫穷的标志。我认为,公众还需要转变观念,不要将身份、地位与开什么车、点多少菜联系起来。此外,衣服、皮包等制品的染色、防腐处理对环境也造成污染,希望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能合理消费,减少浪费。

  公众总是容易忽略了自己身边的小事,认为个人做到环保,也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如果大家都去做,就能产生反响。大家可以从节约、不浪费开始,比如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我们可以从乘坐公共交通,不开私家车上班开始。

  记者: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邹毅:我现在同时做了两个环保活动,一个是“一目了然”,另一个是“箭扣客”去长城捡垃圾,我打算把两个活动好好做下去。

  我打算将“一目了然”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用照片说话,评选出蓝天最多的城市。11月5日的试拍活动效果好得令人意外,仅仅不到10个小时,我就收到了来自国内外超过70个城市的“一目了然”照片,让我对在全国省会城市开展“一目了然”活动很有信心。

  此外,我还组织了一批热爱环保的人士,每周六都会去箭扣长城捡垃圾、做环保,我们都称自己是“箭扣客”。我希望这件事能一直做下去,把箭扣长城打造成最干净的长城,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