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首家央企外迁”调查:乌龙背后的有形无形手(5)

2014年05月13日 09:0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导张贵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邯郸市的做法表示认可。他称,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邯郸还处在工业化阶段。邯郸的物流具有前景,可吸引央企在当地形成集聚效应。

  张贵祥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具备倒逼机制,河北省大气污染问题本已突出,目前在针对环境采取措施。他建议,河北在绿色崛起中,应设置高门槛、采取高姿态,“环境好了,环保门槛高了,北京一些企业反而可能愿意去”。“一体化”应该放在“"大北京"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去考虑”。张贵祥说。

  编后

  有观点认为,就新兴际华近5年在邯郸布局的若干项目来看,凌云化工的搬迁其实顺应了上下游供应链的管理需要。只是碰巧赶上了京津冀一体化加速,才顺势上演了“首家央企外迁”的乌龙。

  由此可见,北京产业外溢,从内在驱动来说是企业业务的战略性调整,是企业在市场应对、成本控制、供应链变革方面的自然结果。而这一变化恰好对接了邯郸市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可谓天时地利。若外迁员工安置和福利等问题能合理解决,则是“人和”。所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首都功能疏解、河北产业承接,众声皆称应发挥市场的力量而非由行政主导。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场“央企外迁”的真相,倒是给各地政府和市场上了很好一课。说到底,凌云化工整体外迁之路,其实是一家企业的商业自觉和一座相对落后城市的自我崛起之路。

  (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