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俄签30年天然气购销合同 为全方位战略合作开辟大道

2014年05月22日 13:31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似乎为了将“悬念”留到最后一刻,就在外界纷纷揣测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是不是会再次延迟的时候。昨天,这被称作“里程碑”似的项目终于在中俄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得以签署,由此为中俄刚刚宣布建立的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画上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之所以如此“博眼球”,不仅是其历时十余年的“马拉松”式谈判吊足了舆论胃口,更是因为在地缘政治变局的背景下,这一项目被赋予了太多的“风向标”意义。

  如果从1994年中俄两国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开始算起,这场艰苦谈判已经经历了20年,并且遭遇了至少15次失败,有人将这形容成一部跨越近20年的长篇连续剧。昨天这部连续剧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但期间过程之跌荡起伏,剧情之变换却丝毫不亚于一部大片。

  2004年10月,普京访华期间,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中俄天然气十年谈判序幕。2009年6月,中俄元首签署天然气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十月两国签署协议规定,从2014年或2015年起俄每年对华输送700亿立方天然气,但是2001年10月,中俄总理第16次会晤一直没有就价格达成一致,谈判接近破裂。直到2012年6月普京访华,中俄油气谈判重启,才又看到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希望。直到昨天,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俄罗斯经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合同,合同期限30年,为这一坎坷经过划上圆满句号。

  对于这份世界合同,美联社称,这被视作普京在受到西方外交和金融孤立后,获得中国的鼎力支持,未来俄罗斯必将更加向东看,也使欧洲担心自己的能源安全。

  韩《民族新闻》称,随着中俄两国持续10多年的天然气谈判结束,两国对外显示了名副其实的新型大国伙伴关系。中俄联合海上军事演习以及发表包含有不干涉内政内容的共同声明,实际上是发出共同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干涉的明确信号。

  德国《焦点》周刊担心的称,当乌克兰、欧盟仍身处“能源危机”困境时,俄罗斯已经与中国拥抱。中俄10年的谈判被乌克兰危机“催化成熟”。

  俄新社引述俄外交学院副院长亚历山大·卢金的话称,签署对华供气合同,俄罗斯使欧盟丧失了施加政治压力的工具。   

  韩联社称,中俄关系已经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化到“最强伙伴关系”,特别是此次首脑会谈的结果超过多数专家的预计,而中俄两国元首自己也评价,两国关系处于有史以来的最好阶段。

  中俄两国签署的天然气协议中,最最核心的内容还在于价格。

  从已经公布到的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俄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输气,并且输气的量会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的合同期是30年整,总价值达到了4000亿美元。尽管双方都没有公布详细的协议气价,但同时有分析人士推算出中俄天然气协议的具体价格,大概数值是约为2.19元人民币/立方米。虽然俄气首席执行官此前曾表示过,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价格是商业机密。但其它业内人士分析,像这种类型的国际大宗贸易谈判,主要谈的其实是价格公式,公式定了,一段时间内的价格也就定了。

  

  这应该是一份大单,有多大?4000亿美元,大约合2.5亿万人民币的合同!不少人惊呼,真是一个天价合同。而这个价除了体现在合同时长横跨30年之久外,也引发俄罗斯卖给中国天然气价格的猜测。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认为:

  杨成:有说法是在380到388之间,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这个价格相对还是偏高了一点点,可是这里面不能纯粹看这个价格,价格固然很重要,一方面要看到这是一个长期30年的合同,本身对我们来讲,对中国不断增长的人员需求,尤其是天然气方面,用这些清洁能源对我们减少国内的大气污染、环境雾霾等等造成一些生态影响,还是比较划算的,是一个可靠的保障。对于我们能源的多元化进口渠道是一个拓展。

  第二个方面,我们现在还不是很完全清楚最终结算方式到底是什么,但是从普京最初讲的有可能是采用美元结算。如果双方采用美元结算,而不是采用本币结算,就有可能能够减少我们的一些损失,尤其是美元贬值可能带来的巨大的风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也还是值得的。这个合同可以说是双方各有所需,价格固然要高于中亚,但是中亚的我们前期还有很多的投入,所以这个花费的时间价格比中亚也高不了太多。

  根据合同,从2018年开始,俄罗斯天然气将以一股强劲之势涌入中国市场,在为我们的能源市场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有人在担心,这是不是会挤压国内天然气市场占有率?面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到来,中国的天然气企业到底有没有做好准备呢?杨成对此持积极的态度。

  杨成:第一,目前这种380亿方即使是全额供应,假设我们马上它就能够全额供应,现在这个量中间是需要过程,前期还有一个慢慢往上加的量的过程,真正到达这个最高数据380亿有一个时间问题。

  第二,即便是放到现在来说,380亿方的天然气量大概是我们国内消费量的23%左右,这个比例现在看起来还是稍微有一点点高,但实际上从我们天然气国家发展的规划来看,它的比例在我们人均消费结构里边是不能提升的,真正到供气量供足的380亿方这个时候,我们天然气占的比例可能比现还要更高一点,12年到13年已经实现了从4到5的超越,所以实际上这个总量在整体的从天然气消费比重将,应该整体上来说可能是逐渐呈现一个降低的趋势。我觉得这个完全通气的国内市场还达不到。

  第三,国内天然气供货市场现在的价格是以国家补贴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存在一个非常大的国内和国际的价格的剪刀差,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有这么庞大的天然气让利和输入,有可能会倒逼我们国内的天然气价格市场的改革,使国内和国际价格剪刀差现象能够有所缓解,甚至最终能够消除。

  中俄天然气合作破冰,不仅为中俄未来经济合作开启了广阔前景,也为两国全方位战略合作开辟了宽广大道。杨成认为,中俄合作是在变幻莫测的世界局势大背景下的一种自我联防。

  杨成:总体来说,对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讲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这个长合同比欧洲的长合同还要长,欧洲一般是15到20年,而我们是30年。如果这个合同将来能够顺利履行,就意味着我们之间至少有一个相当长时间利益的捆绑,对中俄关系长期发展是一个比较谨慎的好的地方。

  中俄在这个大的能源合作框架之外,应该还会有其他的加以补充,形成一个完整匹配的投资体系。所以我相信我们首要的目的是基于防止美国主导的世界自由经济体系这样的一种秩序,世界在美国处于下降期,或者是总体上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对整个世界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出现了一种可能的逝去,这种逝去其实意味着不确定性,所有的地区大国和小国都面临着一种风险,我们是要防范这种风险,是需要自我联防而不是被动的,而不是为了挑战美国的利益。(记者朱敏)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