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河涌水质监测首次引入“黑臭”指标

2014年06月16日 21:5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6月12日是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官网每月发布河涌水质监测信息的日子。细心的市民发现,市环保局本次发布内容有所调整,发布的河涌数量从50条(54段)增加为60条(64段),监测点由原来的64个增加至121个,并且还可以直观地了解河涌是否“黑臭”,从而了解各条河涌治理后的差别。

  评价指标与百姓观感对接

  与原发布方案相比,新的发布方案主要调整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扩大发布范围。包括增加发布10条重点整治河涌,以及针对只有1个测点的河涌增设1个上游监测点。调整后发布河涌数量从50条(54段)增加为60条(64段),监测点位由原来的64个测点增加至121个监测点。

  据了解,新增发布10条河涌主要考虑责任主体明晰且纳入2014—2015年重点整治任务的河涌。包括海珠区赤沙涌;白云区江高截洪渠;黄埔区南湾涌;花都区铜鼓坑、铁山河;番禺区砺江河、裕丰涌;南沙区蕉门村涌;增城市西福河、派潭河。“以前的监测点只有一个,以后增加到两个,在上游增加监测点后,监测情况就能更科学也更有代表性。”市环保局负责人说。

  本次改版对河涌水质的评价方式也做了相应的改进,这在全国城市中也是创新之举。

  市环保局负责人认为改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黑臭”评价指标。“黑臭”指标主要为感官指标,包括透明度和溶解氧2项。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研究成果,当水体中透明度<25厘米,或溶解氧<1.5毫克 -1="" -5="" 5="" 5="" -1="" -5="" p="">

  优化发布内容也是改版的内容之一。包括调整取消浓度较低的砷、铅、六价铬等3项指标,增加反映水质表观状态的透明度指标,监测项目数从9项优化调整为7项;增加“是否黑臭”等评价内容,强化监测数据与人体观感的对接,发布的信息从4项增加至7项;以直观的电子地图方式显示河涌水质状况。

  河涌水质监测情况仍堪忧

  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改版后的河涌水质发布报告,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河涌的水质状况进行解读:一是看河涌的水质是否存在黑臭现象;二是关注河涌的水质是否达到Ⅴ类,若达不到Ⅴ类,则可再看劣Ⅴ类的分级,判断水质污染程度;三是如果河涌水质既不存在黑臭现象,又能达到Ⅴ类水质,则可进一步看是否达到了水环境功能区的目标。

  笔者在广州市环保局官网上看到,按照新的监测方式,目前河涌整体监测情况堪忧。按照调整后的评价方式,本次发布的60条(64段)主要河涌5月份监测信息中,共有17条河涌水质达到或优于Ⅴ类标准,14条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20条河涌存在黑臭现象。Ⅴ类以下水体中,劣Ⅴ类-1至劣Ⅴ类-5分别有11、15、4、1、12条,未达Ⅴ类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以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有机污染指标为主。与去年同期相比(10条新增河涌除外),达到Ⅴ类以上标准河涌数量增加2条,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河涌数量保持不变,河涌水质状况总体持平。

  对此,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河涌整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朝一夕能够见到显著成果。以后将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对河涌流域的工厂纳入园区化管理,对一些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清洁生产。(记者 刘茜 通讯员 穗环宣)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