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消费旺季难以大幅提振油价

2014年06月25日 15:5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中东炮火一响,原油价格必定飞涨。今年6月以来,随着伊拉克局势恶化,伦敦布伦特油价涨幅已经超过5%。但巴克莱银行认为,当前油价激增风险创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未来油价继续上涨10%-15%也不足为奇。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地缘政治因素很有可能出现转机,如此一来对油价的支撑或难持续。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原油市场供应压力比较大,需求较为平淡,但正处于消费旺季的起步阶段,对油价支撑也将越来越明显,但上涨空间或有限。

  对冲基金大幅增仓

  “油价上涨的缘由就是地缘政治风险,近期伊拉克动荡,乌克兰事件又未平息。如果伊拉克真的发生供应中断,巴克莱的论断就是对的。”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董丹丹表示。

  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国内战火不断给石油供应带来威胁。虽然伊拉克四分之三的产油来自南部地区,战乱还没有影响南部生产,但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英国石油公司(BP)等国际石油巨头已经开始疏散当地员工。

  彭博统计数据显示,伊拉克今年5月日产油330万桶,在欧佩克中仅次于沙特,2008年9月以来日产量增长52%。国际能源署(IEA)本月13日报告预计,截至2020年的六年里,欧佩克整体增长产量约60%都来自伊拉克,同期伊拉克的石油日产能将增加120万桶。

  如此情况下,对冲基金等投资者纷纷押注原油上涨。WTI原油期货净多仓规模上周创新高。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一周内,WTI原油期货净多仓合约增长4.3%,增至创纪录的3.9145万手。

  两地价差预期有别

  除了地缘政治因素,基本面因素也非常重要,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际油市供求相对平衡。从伦敦与纽约两地来看,目前价差在每吨7.88美元左右。

  中银国际期货研究员刘浚表示,沙特增产与美国页岩油生产的突飞猛进基本上弥补了利比亚等国产量的萎缩,不过考虑到伊拉克问题可能常态化,欧亚石油供给压力明显大于美国市场,WTI与BRENT两市原油价差存在一定反弹动力,但预计上行空间也较为有限。

  对此,董丹丹表示,目前原油市场供应压力比较大,需求较为平淡,但是正处于消费旺季的起步阶段,预期消费会增加,两地价差扩大还是代表的市场不同,Brent是欧洲和全球油市的标的,而WTI只能代表美国国内市场。

  不过,中信期货研究员刘建预计,Brent-WTI价差将现回落,伊拉克局势短期支撑后效果将逐步削弱,地缘政治溢价消退后供需将成为主导,美国需求状态好于欧洲,且货币政策更倾向于宽松,这将促使两地价差收敛,预期将重回3-5美元区间。

  上涨空间或有限

  从6月以来,WTI与BRENT原油期货价格累计涨幅分别超过了4%与5%。

  对此,刘建认为,油价自6月9日开始快速反弹,从走势上来看,伊拉克局势是上涨的推动因素之一,但更多是上涨的导火索而非根本原因,油市临近消费旺季的季节性回升,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以及自去年以来全球原油消费的好转,才是原油上涨的决定因素。

  实际上,伊拉克局势骤变主要出现于6月10日和11日,ISIL攻占了包括摩苏尔在内的主要北部城市,同时北部石油重镇基尔库克被库尔德武装占领,但油价上涨主要集中于6月9日和12日,其中6月9日当日的反弹更多受到了利比亚局势的推动,而6月12日之后伊拉克局势已基本没再有新的变动。

  不过,刘建也指出,原油市场基本面相对偏强,美国进入消费旺季,汽油和煤油消费处于近5年同期高位,柴油消费亦略高于同期平均水平,虽然炼厂开工短期仍未见明显上升,但同期原油产量维持平稳且进口缩减,原油的压力同样不大。欧洲方面整体需求延续好转,今年可能为近10年首度增长,成品油消费积极性回升,炼厂利润率触底回升,开工率亦有上升。中国今年消费增长回落,但战略储备注油抵消了这一部分下滑,整体需求同样维持偏强。供应方面,整体三季度供需将由盈余转为缺口。

  原油价格的上涨牵动下游化工品。不过,多数分析师认为,化工品受原油支撑相对有限,供需仍将是其主导因素,但整体并不乐观,国内PTA高位震荡难再创新高,塑料仍有回落空间。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