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方国资改革攻坚 用人机制成关键一环

2014年07月11日 10:57 来源:中国商报 参与互动(0)

  据统计,截至6月底,至少已有上海、贵州、湖南、天津、重庆、四川、湖北、江西等八个省市出台了国资改革的具体方案。

  各地改革方案陆续出台 实际操作层面难题不少

  高 静

  尽管有着国企改革“总脚本”之称的国家层面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建议方案仍在“修改完善”,但仅最近半个月内,国资委就已先后召开了五次改革小组专题会议和全体会议,并重点研讨了国企改革方案的各个细节以及各项试点方案的内容。

  7月8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放宽市场准入,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较于中央政策制定的缓步稳行,地方国资的动作就要显得积极和快速得多。据统计,截至6月底,至少已有上海、贵州、湖南、天津、重庆、四川、湖北、江西等八个省市出台了国资改革的具体方案。近日,上海、山东等地又陆续出台改革方案,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一时间,地方国资改革可谓风起云涌。

  此前市场对于地方国资改革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省市。如今,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不但较快推出了改革方案,而且改革计划的力度与广度完全不亚于上海、广东等地区。

  地方国资迎改革浪潮

  今年3月,贵州省正式推进国资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成为首个公布国资改革方案的西部省份。此前,市场对于地方国资改革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省市。如今,贵州不但较快推出了国资改革方案,而且改革计划的力度与广度完全不亚于上海、广东等地区。

  贵州省发布的改革方案亮点颇多。其中,“对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国有资本持股比例原则上不设限制”最受关注。

  作为贵州省的支柱型企业,近几年来茅台集团面对行业下滑趋势,自身盈利也不断缩水。而另一家位列改革之列的国资——赤天化集团甚至已经陷入经营“比较困难”的境地,据媒体报道,其负债已高达78亿元。可以说,重点国资的经营困局成为贵州省国资改革大刀阔斧推进的重要原因。

  湖南省也是较早推进国资改革的省份。在新型工业化的新形势下,湖南的大多产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经营效益低的困境。

  但是,湖南省各级国有资产中凡资质较好的基本上都已上市,要想再扩大当地国有资产的证券化率,困难重重。不过,广证恒生首席策略分析师袁季却认为,这些公司旗下拥有跨多个行业的一系列优质资产。“湖南省涉及各个相关行业的上市国有企业,特别是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程度均较低的国有企业,在推进改革的背景下,有超预期的因素和可能。”

  作为国资改革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上海国资改革当然备受关注。早在2013年12月,上海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即上海国资改革20条),而此轮改革的“半年考”却并不理想,尽管政策层面不乏利好,相关企业改革动作也渐次落地,但制约国资改革推进的因素仍不少,改革也被认为更多停留在了市场概念层面。

  据了解,广州、北京也将于近日发布国资改革方案。

  并非一“混”就灵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资改革的“重头戏”,也是对国有企业相对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的突破和创新。

  面对诸多问题,混合所有制又是否是治愈当前国资沉疴的一剂良药呢?对此,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美诚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资改革的“重头戏”,是对国有企业相对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的突破和创新,但不是“一混就灵”、“一混就成”,要准确把握好定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才能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融合发展。

  在具体制定方案和实施过程中,要统筹企业、职工和投资者等各方面情况,有计划分步骤稳步推进,看得清、有把握的就抓紧进行;看不清、有争议的要先探讨或通过试点再铺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是为了吸引资本,更重要的是引进多元股东,包括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打破所有制壁垒,让各种所有制共生共荣。此外,还要以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加强产权保护,既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要保护其他资本的权益。

  广东省社科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梁军提出,社会各界在讨论、探索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问题时,应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构建这些“细则”上。他认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细则”要体现出“正确”、“准确”、“有序”、“协调”。

  梁军表示,在国有资本总量增减上“有数”,在国有资本分布进退上“有度”,在关键行业领域控制上“有位”,在一般行业领域竞争上“有为”,这是解决正确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细则”问题。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成员张卓元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第一步是公司制改革,但光是公司制改革不够,第二步则应该是股份制改革。再进一步应该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可以国有资本控股,也可以非国有资本控股。

  张卓元提醒,当前要着重避免“国有股一股独大、民间资本参股后没有多少发言权”的现象。一些央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只想拿出一部分不赚钱或作为包袱的业务,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坚决防止抛售优质国有资产”,对此张卓元均不赞同。如果国资愿意拿出优质资产,就可以评估出更好的价钱,反而有利于引入社会资本和竞争机制。

  相反,对于一些民营企业一讲混合所有制经济就要求控股的现象,张卓元直言这也不现实,因为有央企出售上千亿元股权,比如中石油,恐怕单个民营资本还不具备控股能力;另外,改革过程中必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因此,他建议,客观合理地评估国有资产,依法和公开透明操作,严格防止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乱象。

  尽管加速推进国资改革已形成共识,但国资改革之路并非坦途。刚卸任国资委改革局负责人的周放生表示,这轮改革中政府、企业、职工有“三怕”心理:政府国资监管部门怕丢权,企业经营者怕丢位子,职工怕利益受损。

  “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对于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者来说,权力背后是利益,谁也不想失去权力动了利益。因此,这么多年来才出现监管部门的管理越来越趋多趋细,国资宁愿低效也不想引入外界资本和监督。”周放生说,对于一些国资职工来说考虑更多的是个人的生存利益,怕失去工作怕失去生计。

  此轮国资改革首次提出发展混合制经济,这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但他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很多企业担心国资向民企开放的是国资急于甩掉的包袱,能源、电力、医药等板块还是民企难以进入的。此外,民企入资国资后能否获得企业的控股权、决策的发言权也是很多民企担心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民资能否迅速进入国资也被大大打上了问号。

  此外,在现存的诸多问题中,人才问题被认为是被忽略但事实上却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各省市发布的国资改革方案看,虽然都明确了市场化用人机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赋予董事会的自主用人权,但仍然规定了组织部和国资监管机构对经营人选的指导。

  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最难破除的瓶颈是用人机制问题,用人机制僵化导致内生动力不强。当前,国有企业的党政干部只要不违法、不违纪就可以完成履职。但国有企业也是企业,市场是无情的,国有企业却用 “有情”的方式来管理,这是不匹配的。所有的国有企业目前都面临这种问题。残酷的优胜劣汰准则下,国有企业要想存活下去,用人机制必须改革。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史炜也表示,国资国企的人士体制如果不与产权改革同步进行,改革后的诸多新机制和新体制难以有效实施。

  国资国企的人士体制如果不与产权改革改革同步进行,改革后的诸多新机制和新体制难以有效实施。

  用人机制成制约因素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