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苏省黄标车淘汰缺乏强制措施 部门间衔接不畅

2014年07月22日 15:39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参与互动(0)

  南京去年宣布“6月30日之前淘汰所有黄标车”的承诺,显然已经落空。昨天下午1时30分,记者在南京唯一的黄标车淘汰补贴发放点——龙西路金飞龙二手车交易市场看到,一些车主正在等待领取补贴。工作人员介绍,淘汰工作已延期至7月底。南京的延期,正是全省黄标车淘汰进展不尽如人意的一个缩影。

  淘汰黄标车是当务之急

  在等候大厅,记者碰到了邓先生,他主动来淘汰的车是购置于2003年的昌河面包车。“今年6月南京提高了补贴标准,能拿到7000多元。”这位不愿透露全名的先生告诉记者,补贴标准提高前,这样的车只能补3000多块钱,还不如卖废铁。所以,此前他是不愿淘汰的。

  所谓“黄标车”,是指尾气排放污染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的车辆,即贴有黄色环保标志的车辆。具体来说,主要是国I(不含)水平以下的汽油车、国III(不含)水平以下的柴油车。

  机动车排气污染作为大气污染的来源之一,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18日在南京召开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会议上,记者获悉,机动车已成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增速最快的排放源。2005年至今,江苏汽车年均增速达23%,从排放角度看,江苏机动车位居长三角第一位,居全国第五。“现阶段,鼓励淘汰黄标车就成为当务之急,因为黄标车制造的污染远高于一般机动车。”省环保厅副厅长秦亚东说,测算数据显示,一辆汽油“黄标车”的排放量分别相当于5辆国Ⅰ车、7辆国Ⅱ车、14辆国Ⅲ车、28辆国Ⅳ车。

  推进淘汰缺乏强制措施

  近年来,我省一直在力推黄标车淘汰工作,但各地进展普遍不佳。“我们今年的淘汰任务是4.2万辆,但到目前为止,通过窗口申请淘汰补贴的仅3000辆。”昨天,苏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什么淘汰不够顺利?秦亚东坦言,对于黄标车,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强制淘汰的要求。因此,我省主要淘汰手段是通过“补贴引导”和“限行倒逼”。由于补贴资金太少,几乎起不到引导作用。“以前我们的补贴标准只有400元,一辆旧车敲敲卖废铁也不止400块呀。”苏州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6月底前是南京市黄标车淘汰的最后期限,但截至5月底,6.6万辆黄标车淘汰任务尚有3.2万辆黄标车未完成报废。此后,南京将淘汰补贴按两大类别分别提高了50%、100%,然而最后一个月仍未能如期完成任务。放眼全省,南京的推动力度还是排在前列的。据省环保厅相关人士分析,全省各地今年完成国家淘汰任务的可能性极小。

  限行倒逼在南京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外地不少地方限行的区域并不多,处罚也不够严格;而一些地方虽然明确对进入限行区的黄标车实施拍照处罚,却又因车主强烈反对而缓行。

  部门间协作亟待加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公安、环保等部门之间对于黄标车淘汰工作的沟通协作也不够完善。环保部门重任在身,却缺乏相应手段;公安部门认为这是环保部门的事,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比如对限行的处罚,很多地区并未真正落实。

  不少工作的细节安排上也不够妥帖。就以南京唯一的黄标车淘汰补贴发放点——龙西路金飞龙二手车交易市场为例,其工作时间的安排、服务的不完善就引来不少车主“吐槽”。在这里申领补贴依次要走五个程序:材料受理、公安审核、商务审核、环保审核、财政审核,提高补贴加上严格限行后,近来主动来淘汰的人员大为增加,但除了材料受理有两个窗口,其他流程均只有一个窗口,导致很多人排队。以这样的速度,想在7月底前完成淘汰,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高先生要淘汰的车是个人购于1996年的桑塔纳2000,预计可领补贴2700元。他在当天上午11点就来取号了(126号),直至下午2点30分才被叫号,开始第一道手续。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向单位请假后来的,很不方便。杨先生之前已经来过交易市场两次,但均未能办得成。第一次由于不了解工作时间,在周五前来办手续,可周五不办公;第二次他于下午4点10分到达,但已经超过下班时间,“交易市场的下班时间是不是太早了,而且周末又不办公,我们平时要上班的,办个手续实在不容易。”

  车主们建议,能不能各区都设点,或者至少这个唯一的点周末要服务,同时增加服务窗口等。

  本报记者杭春燕本报实习生王雨铖

  原标题:黄标车淘汰,就这样“黄”了?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